看百强县经济与职业教育伴生发展

来源:中国教育报发布时间:2017-10-26阅读量:416

2016年工业和信息化部评选出全国县域经济100强,其中东部地区共有7个省(市)76个县入围百强,中部地区有4省(市)10个县入围百强,西部地区有6省(市)12个县入围百强,东北地区有1省(市)2个县入围百强。区域之间特别不均衡,但从职业教育与百强县发展关系看,两者之间具有较好的融合性、支撑性和伴生性,职业教育在服务产业需求中发挥了巨大的人力资本价值。

         职业教育与第一产业的融合性发展:

         为百强县农业现代化发展培育了大批新型职业农民

         2015年全国百强县第一产业平均增加值为40.85亿元,增长率为3%。在国家政策引导、支持下,在职业教育培养的新型职业农民的支撑下,百强县加速由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型。

         新型职业农民的培养需充分考虑农民现有知识水平及其对农业技能的认知与习得程度,不仅要“接地气”,还必须因地制宜。据统计,我国农村网民已突破2亿人,农村电商发展潜力巨大。职业教育如何利用信息化手段,结合农业生产特点与农民教育规律,针对不同县域的特色农业产业开展农民培训是其耦合县域经济发展的关键所在。位列百强榜第29名的河北迁安,县职教中心在送教下乡的过程中开设了“农民邮箱”,定期适时发布农业生产信息,村民遇到生产性难题也会通过邮箱向培训老师请教。这一特别的农民培训方式成为当地农业发展和农民增收的有力支撑。

         中西部地区以资源密集型产业为主,针对现代农业发展模式,培养农村实用型人才和生产经营型农民成为中西部县域职业教育与培训的主要对象。如湖南省浏阳市近两年通过对农民种养技术兴趣的调查摸底,了解到农民对于学习水稻生态种养技术的需求,依托市农科教、农广校先后举办稻鱼、稻蛙、稻鳅等实用技术培训班,帮助农民掌握关键技术。

         职业教育对第二产业的支撑性贡献:

         为百强县新型工业化发展培养了大批技术技能人才

         2015年全国百强县第二产业平均增加值为428.39亿元,增长率为8.26%,高于6%的全国平均水平。地方职业教育的发展有效助推了东部沿海开放、西部大开发、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和中部地区崛起这些区域性战略的实施。职业教育通过校企合作、集团化办学,不断提升服务力度,较好地开展了就业技能培训和在岗职工岗位技能提升工程,促进了与百强县工业产业发展的无缝对接。

         东部县域在以制造业为主导的同时,促进职业教育人才培养转向,发挥职业教育在制造业转型升级进程中所扮演的人力资本提升的关键角色。位列百强县榜首的江苏省昆山,2016年工业总产值达到9000亿元,每万名劳动者中高技能人才达680人,大专以上人才保有量达35万人,人才贡献率超过47%,职业教育在其中功不可没。

         中部地区运输设备等制造业占有较大比重,且随着城镇化率的逐步提高,县域工业园区不断增多,产业集群力度增强。职业教育通过与工业园区的深度融合,提高劳动力熟练程度和生产技能水平,将人力资源存量转化为人力资本优势。如百强排名居中部第一的湖南省长沙县,县域内职业院校每年向县域企事业单位输送各类实用专业技能人才超过3万人次,是保证全县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助推器。其中长沙县职业中专学校每年为县域内园区企业输送合格毕业生1000多人,该校与县域内30多家工业企业与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现代农庄建立合作关系,组建“新长福班”“福田班”“比亚迪班”等企业冠名班,大批动手能力强、上岗适应快的职校毕业生为县域经济发展提供了强大的人才支撑。

         西部地区拥有全国90%以上的矿产资源和电力能源,东北地区制造业产业技术基础雄厚,资源富集的先天属性使得这些区域后发优势叠加,主导产业的技术水平和生产规模在全国工业发展中占有重要地位。入选百强县的新疆昌吉,其首批示范性高职院校昌吉职业技术学院紧紧围绕新疆新型工业化进程,借助联盟化、集团化办学,依据地方经济发展需要调整优化专业结构,以石油石化产业、煤炭煤电煤化工产业、装备制造业等产业类专业为核心,带动现代服务业专业共同发展。学院有97.97%的毕业生选择本地就业,就业范围覆盖了新疆新型工业化进程涉及的主体产业。

         职业教育随第三产业的伴生性成长:

         为百强县现代服务业升级培养大批创新应用型人才

         尽管百强县中93%的县还处于“二三一”的产业格局,但第三产业比重的持续提高并成为主导是必然趋势。

         据统计,在百强县紧缺职业(工种)类型中,第三产业人才需求种类居多,其中电子信息、化工环保、创意设计等新兴产业缺乏的人才比例占到总需求的18%。第三产业和新兴产业的竞争优势决定着百强县的发展空间及在全国县域经济中的地位,由此激发了各县级政府对发展职业教育的积极性。

         东部县域更快进入到第三产业的预主导时代,有6个县呈现“三二一”的产业格局。与此相应,这些地方的职业院校对学生的职业发展观进行指导,强化学生的岗位迁移能力,提升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以服务地方第三产业的转型发展。随着东部地区经济产业结构的不断优化升级,面向县域办学的职业教育服务产业转型的能力日益增强,其与需求端的良性互动与匹配日益协调,较好地推动了现代服务业的扩容增效。

         在中西部和东北地区,现代服务业的发展催生出素质综合化和技术实用化的职业岗位需求,对职业教育提出了新的要求和挑战。云南省安宁市2015年第三产业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为49.28%,呈现了“三二一”的产业格局。安宁以职业教育基地为龙头,引进8所职业院校整合优质资源共同办学,职教基地依托高速发展的信息技术,重点关注电子商务、3D打印、新材料开发等新兴产业的发展,激发职教基地的创新创业活力,为新区产业转型培养创新型专业人才。

         服务业超越制造业成为我国经济增长的主动力将是今后我国经济产业结构的新常态,这也意味着职业教育作为人力资源的供给主体,其着力点将更多地向第三产业转移。服务县域经济发展的职业教育不仅要培养应用型人才,更要注重培养富有创造力的创新型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