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人成匠 “四维课堂”育“五味”人才——记宁波市鄞州区古林职高烹饪专业现代学徒制实践

来源:中国教育报发布时间:2017-05-12阅读量:508

    民以食为天。酸甜苦辣咸,“五味”人才的培养事关民生。宁波市鄞州区古林职业高级中学,一所地处农村、规模不大的中职学校,其烹饪专业的学生连续多年在国家、省、市级技能大赛摘金夺银,实习生年年被五星级酒店抢订一空……探析原因,骄人的成绩背后是“四维课堂”现代学徒制的创新实践,是“成人成匠”的精神引领,更是学校务实改革的心血结晶,这些都为中职学校的人才培养树立了可资借鉴的典范。

    四维课堂

    2015年,古林职高入选国家首批现代学徒制试点单位,为浙江省两所试点中职学校之一。学校以烹饪专业为突破口,大胆创新,将学校课堂、企业课堂、民间课堂、云课堂有机结合,形成了灵动变化的“四维课堂”,学、做、研有序交替,显著地提升了人才的专业技能和综合职业素养。

    “学校课堂”实行小班化教学,开设方向性、选择性课程。一方面注重文化素养的培养,从餐饮文化、民俗文化等多方面为人才培养筑基;另一方面,注重基本技能的学习,强调“学中做”,不求速成,力求“人人有绝活,个个是高手”。

    “企业课堂”则强调实践能力,注重一线不同岗位能力的培养,实施双轨管理,企业师傅和学校教师共同监管、指导,学生专业技能和岗位能力同步提升,有效落实“做中学”。

针对许多地方特色菜肴、传统点心的高手在民间的现状,学校遍访名师,开设“民间课堂”,一方面通过影像、文字等整理保存民间工艺和传统配方;另一方面积极鼓励师生与其开展合作,融入健康、绿色的现代餐饮理念进行创新,实现“研中学”。

    学校还充分利用互联网技术,打造“云课堂”,校企合作将烹饪技能的核心环节、行业技能的新发展等制作成微课,实现了学生全天候、动态化地反复学习,促进学生“自主学”。

2015年,浙江省在课程改革中首次提出“多学期制”,古林职高切合“四维课堂”管理需要,将专业学习内容的阶段性、产品的时令性、企业用工需求的时段性、技能练习的延续性有机融合,改传统“大学期”为若干个“小学期”,大小学期有序循环,有效地实现了“四维课堂”教学内容衔接和梯度进阶,为中职学校课程改革提供了鲜明的样本。

    校企课程

    现代学徒制是职业教育重要的人才培养模式,古林职高校长、试点项目负责人俞浩奇认为:“现代学徒制除了招生招工模式、管理模式的变革之外,最终要落实到校企融合的课程建设上,课程的衔接性、有效性和梯度化是重要标准和目标”。

    学校要求每一阶段的教学内容都由校企共同规划。第一学期为职业体验课程;第二学期至第四学期为校企衔接、梯度化实训课程,并进行相应的考核;五六学期为顶岗实习课程,学生定期返校总结提升。

    人才培养模式上,古林职高依据“初学者→高级初学者→准职业人→熟练职业人”的培养路径,构建了工学交替人才模式图。第二学年开始,学校将中、西餐两个专业学生搭配组成两个“中西结合”临时班级,一班在校进行专业课程和文化课程的学习;另一班则在实训酒店中承包全部工种的学徒岗位。两个临时班级阶段性轮换,实现了“平行顶岗”,岗位换人不断人,学生有了充分、稳定的实践机会,企业也节约了用人成本,一定程度上突破了现代学徒制施行的瓶颈问题。

    为了让学生全方位掌握企业各项岗位技能,学校还提出了“全员轮岗制”,每次顶岗时学生都会被分配至不同的岗位,与不同的师傅结对。第一轮轮岗结束,学生可完成初级工考核目标;第二轮轮岗结束,学生可达中级工考核目标。

    创新且务实的教学改革,使得学生学徒的实践能力得到极大提升,2016年全国技能大赛上,学校斩获烹饪赛项4块金牌,在同类学校中居全省首位,全国第二。学校美誉度不断提高的同时,毕业生也受到用人单位的“抢订”,良好的就业前景带来了更多更优质的生源,招生规模逐年扩大。

    双导师制

    “双导师培养”是现代学徒制的重要内容,学校积极探索实施职业双师(教师、企业师傅;技能师傅、职业生涯导师)的教育教学方式,使专业技能和职业素养的提升得到有效统一。

    学校根据企业岗位的实际需求对专业技能进行分解,学生在去企业实训之前通过校内的师徒结对,形成一个个专业特长强化小组,实施分段的递进训练,快速适应企业岗位需求。学生到企业实训之后,根据不同工种、岗位,拜企业不同的技术骨干为师傅,按照行业标准和市场实际需求进行专项职业技能训练。

    在第二学年的“平行顶岗”中,校企共同组成“职业双导师”,既保证了学生在企业实训期间的管理问题,又解决了企业师傅教学经验不足问题,同时也提升了校内专业教师操作水平。在学校学习的临时班中,校内教师为主,企业师傅辅助传授技能与经验;在企业实习的临时班上,企业师傅为主,校内教师为辅,共同提高学生专业技能和职业素养。

    值得一提的是,学校聘请宁波餐饮行业的数位特级大师作为特殊师傅,各招收12名学徒。2015年,学校开始和宁波老字号东福园饭店开展现代学徒制“宁波菜”传承人的培养合作,如今,已有5位学徒崭露头角,有机会成为东福园“宁波菜”第七代传人。

    古林职高以现代学徒制的试点为平台,促进专业教师自我提升。教师连续四届获得浙江省技能比武一等奖,“省技术能手”3人,“全国岗位能手”1人,“全国烹饪名师”1人。教科研屡获殊荣,其中,宁波市教学成果奖一二等奖各1次,《现代学徒制培养地方面点传承人的新探索》获得2016年浙江省教学成果一等奖。

    此外,企业师傅、民间师傅的专家库数量和层次也在不断提升,侯颖哲等5位国家级别名厨成为“现代学徒制名师”,38位企业骨干成为“金牌师傅”,14位民间烹饪师傅成为“特聘师傅”,专兼职师资库的建设为“四维课堂”的顺畅运行提供了有力保障。

    成人成匠

    烹饪既是技术,又是艺术,既是技艺积累,又是文化传承,古林职高重视激励和荣誉对学生职业精神的塑造作用,不断改革教学评价激励机制,激发学生的内在提升动力。

新生经过两个月的职业体验,对烹饪专业、厨师行业有所了解后,学校将为其举行盛大的“授帽仪式”,在企业师傅、学生家长、学校教师、教育部门领导和新闻媒体的共同见证下,现代小学徒们穿上厨师服,戴上象征着职业身份的厨师帽,树立起职业自豪感。

    学校针对不同年级学生,设置5个星级标准并制作不同的厨徽。星级的授予由行业师傅、教师、班主任共同考核,并参考其德育表现、比赛情况等综合评定,极大地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动力,营造了“技能宝贵、劳动光荣”的良好氛围。学校还根据学生的专业技能水平和在企业的职业表现,实施浮动的“实习薪级”(即企业福利),对学生的技能学习和提升大有裨益。

    为了发挥学生的同伴教育作用,古林职高创新推出“导生制”,学生四人一组选举一位初级导生,四组产生一位导生。同伴的教育作用得到充分发挥,也有效培养了学生合作能力。

为了进一步激发学生的专业荣誉感和职业责任感,学生学徒在企业学习期间,实行阶段性实践汇报考核。一阶段企业学习后,学生现场制作两道很拿手的菜品、点心(根据实习的岗位不同),并当场汇报制作过程和实习心得,由企业师傅、学校老师现场评分。这种评价方式受到学生、家长和社会人士的广泛好评,也作为典型经验在校企合作经验交流会上进行专题介绍,得到许多职业院校的肯定。

    世赛征程

    现代学徒制试点带来了专业的快速发展。学生在被誉为“技能奥林匹克”的世界技能大赛全国选拔赛上崭露头角。20169月,在第44届世界技能大赛烹饪项目中国区选拔赛中,古林职高阎晗以首名的成绩从30名参赛选手中脱颖而出,进入国家集训队,2017年,在该赛事7442的选拔赛中,阎晗连续以首名的成绩晋级。

    该校校长俞浩奇不满足于个别学生的出色,他提出:“要让职高学生有尊严地走向社会。”积极通过申报世界技能大赛集训基地来带动大批学生“成人成匠”。201611月,古林职高成为第44届世界技能大赛烹饪项目中国集训基地,至今,国家集训队已在古林职高举行了两个阶段的国家队集训。

    一路走来,宁波市鄞州区古林职业高级中学的烹饪专业正伴随着现代学徒制试点工作的深入而快速发展,先后被评为中央财政支持的实训基地、浙江省实习实训示范基地、浙江省优势特色专业、宁波市品牌专业;同时,作为地方烹饪协会副理事长单位、中国烹协会员单位、世界中餐联合会会员单位,共同参与地方烹饪行业标准制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