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三单”推进课堂教学的策略与案例

来源:发布时间:2021-08-25阅读量:10

自导式教学是在信息技术支持下,通过教师课前精准指导学生自学,课中强化,突破教学重难点,精准检测,课后精准作业,实现学生自主探究的教学方式。它注重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习惯和能力。

要实施自导式课堂教学,“三单”研制十分重要。“三单”分别是预习自学指导单、预习效果检测单、课堂巩固练习单。预习自学指导单是完成基础知识练习的基础上,唤醒学生已有知识经验,为学习新知作准备。预习效果检测单,主要是检测学生预习效果,呈现学生预习过程与结果,确定重难点内容教学的起点。课堂巩固检测单,是当堂巩固重难点内容的学习,检测重难点内容学习效果。

要达到精准检测、释难、训练效果,“三单”的制定就得精准把控孩子的知识层次、知识掌握情况。

基于全面了解学生知识结构下的精准备课

要想让学生高效参与到课堂中来,学生必须有充分准备,课前预习十分重要。教师了解学生学情,引导学生进行课前预习,学生在老师指导下进行有的放矢地预习。教师必须熟读教材内容,帮助学生解决生字生词等基本内容,让学生了解教学内容基本结构与逻辑,完成基础知识练习,以便为课堂上了解学生的知识层次打下基础。从而唤起学生的先备经验,在积累中进行知识迁移,形成学生的技能拓展。三四年级学生需要在老师的引领下才能完成知识的积累,而五六年级学生已有自己的知识储备,老师只需要提示,学生就能完成预习自学指导单的内容。

如:《月光曲》这篇课文,所在单元的主题是让孩子们感受 “艺术之美”。这个单元还分别选编了《文言文二则》《月光曲》《京剧趣谈》三篇文章,从音乐、绘画、戏曲等不同角度折射出艺术的魅力。《月光曲》讲述了贝多芬即兴创作《月光曲》的传说故事,告诉我们美好乐曲的产生不仅来自丰富的想象力,更来自高尚而真挚的情感。在艺术欣赏的同时,《月光曲》还反映了贝多芬对底层劳动人民的同情。课文内容丰富而有趣。但是艺术创作对于学生来说是陌生的,需要孩子们去查阅资料,了解贝多芬。

《月光曲》预习自学指导单

1.熟读生字新词,在文中勾画出来,组词。

2.熟读课文3遍,找出不理解的生词,作上记号,能自己解决的做好批注。

3.找出课文中的三次对话,用横线勾画出来。体会贝多芬的情感变化。

第一次对话表现了贝多芬的感情;

第二次对话表现了贝多芬的感情;

第三次对话表现了贝多芬的感情;

4.查阅贝多芬的资料,聆听欣赏贝多芬的著名乐曲《命运交响曲》。

这样简单的预习自学指导单,指引学生用5分钟左右的时间了解课文内容,节约了在课堂上为感悟课文内容扫清识字、词语理解障碍的时间,达到高效课堂的目的。

基于学生自主学习下的精准指导

学生的自主学习,一定有许多盲区,学生需带着问题和思考进入课堂学习,我们利用预习指导单,借助网络和白板,用3-5分钟呈现学生的预习成果,展示学生的“盲区”,在班级中进行生生互动,师生互动,组内交流,组际互动等形式,这样,用研究性的思维打开学生的语言组织和表达能力,教师再根据自己的研读,为学生排忧解难。学生找出三次对话表现贝多芬的情感变化后,为后文学生感悟贝多芬对劳动人民的同情打下基础,也能快速概括出贝多芬的品质。

教学《月光曲》,我们可以这样做:

教师指导:从贝多芬的情感变化中,你看出了什么?找出有关语句,用自己的方式标注出来。

我从中,可以看出此时贝多芬的心情。

学生活动:找相关的语句,说说表现了贝多芬情感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再进行简单的汇报,导出整篇文章的框架,让学生能把握这篇文章的脉络。

设计目的:这样一个开放性的问题,让学生去大胆猜测,感悟贝多芬的对劳动人民的同情。为后面的教学做铺垫。

学生自学后进行精准检测

学生了解课文内容后,掌握了课文的基础知识,这时,我们需要对学生进行精准检测。进一步了解学生的盲区,开拓学生的思维,树立探究的信心,突破课文的难点。大约用3分钟左右的时间,让孩子们进行回答,突出生字新词中的难点。

《月光曲》预习效果检测单

1.文中“清幽”出现过几次?你怎样理解“清幽”?

2.为什么贝多芬先生弹完一曲,又即兴弹奏一曲?

这个效果检测单,设计两个简单的问题,让学生了解《月光曲》的创作背景,看到兄妹俩对音乐的执著,盲姑娘对贝多芬音乐的挚爱,让学生感悟贝多芬人格魅力的崇高。

设计目的:两个问题,让孩子们了解贝多芬创作《月光曲》的环境因素。清幽的环境,是贝多芬创作《月光曲》的客观环境,朦胧但内心澎湃。盲姑娘和皮鞋匠听入神,表现了兄妹俩对贝多芬的崇拜。而盲姑娘能听出是贝多芬弹奏的曲子,则说明贝多芬遇到知音,当然即兴创作一首。

精准释难,突破难点

任何一节课,都有训练重点和难点,学生在课堂中,可能会遇到很多不确定的问题,或简单,课堂生生互动可以解决;或困难,需要老师学生共同解决。这时,需要表现教师的引领作用。通过教师的引领,学生恍然大悟,找到自己的情感共鸣点,激发学生与文本的相向而行,体会到作者的思想感情。

《月光曲》教学中,为了突破难点,我这样精准释难:

预设:穷兄妹俩的对话中,妹妹真的是“随便说说”吗?为什么?从哪些句子中可以看出来?找出相关的语句。

1.从兄妹俩的对话中找有关语句。

2.从皮鞋匠的遗憾的口吻中找到妹妹对哥哥的境遇的理解。

3.妹妹内心的善良,宁愿将自己的心愿埋藏起来。

预设目的:这样的细节处理,让孩子们展开探究,进行小组讨论,学生经过分工,探究出生活在底层的劳动人民的心地善良,值得贝多芬先生为他们再弹一首,为他们无私付出。这对课文理解贝多芬先生的情感变化颇有帮助。也让孩子们对贝多芬的音乐更加肃然起敬,感受到贝多芬的人品和作品都堪称一流,从心底里佩服这位世界级的艺术家。

自学课文,精准训练

学习是一件需要学生自己探索发现的事情。自导式课堂模式,就是要充分发挥孩子们的主体地位,凸显学生是课堂的主人。教学《月光曲》中,还有一个自然段为表现《月光曲》的优美意境,文章运用了联想和想象结合,引导学生从文字中想象描绘的画面,感受乐曲的美妙。学生从文中呈现的三幅画面入手,体会画面中,贝多芬为了表现出这样的画面将运用怎样的旋律变化。

《月光曲》课堂巩固练习单

1.文章第九自然段中哪些事联想和想象,哪些事写实?分别用横线和波浪线勾出。

2.这样的联想描绘了那三幅画面?

3.你认为每一幅画面应该用怎样的旋律来表现?

设计目的:训练学生自主探究能力,让学生在自学中分辨想象联想和写实的区别,进而了解为表现这样的境界应该运用怎样的旋律,对学生进行艺术熏陶,为接下来欣赏贝多芬的《命运交响曲》作铺垫。

精准拓展,增长知识

鉴赏艺术,需要具备一定的修养和铺垫,在了解表现舒缓、激情等音乐氛围上,再来欣赏贝多芬的《命运交响曲》,更能触动孩子的内心。

结尾设计:

1.欣赏贝多芬的《命运交响曲》,你听到了什么?把它写在下面的横线上。

2.怎样理解“陶醉”?

设计目的:这样的拓展训练,基于孩子的艺术欣赏能力,陶冶学生的情操,从乐曲中让学生感受到音乐的魅力,音乐无国界。理解兄妹俩深深的陶醉在贝多芬的琴声里,感受音乐带给人们的力量。

基于“三单”的课堂教学策略,重在根据教材,根据学生的学情,制定预习自学指导单;根据自学指导单中的反馈,确定教学的内容调整,最大限度地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和能动作用,让学生走到舞台中央,大胆质疑,大胆讲解。教师精准释难,突破教学的重点和难点,课堂精准检测,让孩子们的所学知识得到巩固。精准拓展学生的能力,设置开放性的问题,进一步拓宽学生的视野和思维,将课堂教学的任务在课堂中完成,有效避免了题海战术给学生带来的压力和负担,让课堂呈现高效性,精准性。(四川省泸州市龙马潭区天立小学 张朝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