坚持问题导向把握新师范教育建设内涵

来源:发布时间:2021-04-28阅读量:10

深化教师队伍建设改革,构建中国特色的现代教师教育体系,是党和国家着力提升教育质量、加快实现教育现代化的重要举措。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的《关于全面深化新时代教师队伍建设改革的意见》提出,教师是“教育发展的第一资源”,把教师队伍建设上升到国家战略。推动新师范教育要坚持问题导向,围绕新的政策机遇和时代要求,把握新师范教育的主要内涵和特征,不断探索新师范教育的发展路径。

客观分析师范教育面临的问题

问题一:师范大学向综合化方向转型,教师教育特色不明显。随着传统师范教育向教师教育转型,不少师范院校迈上了综合化发展的道路,这客观上提升了学校的整体实力,但同时也使其在师范教育培养方案、课程设置与教学安排上的传统习惯被逐渐放弃,教师教育特色有所弱化。

问题二:部分师范院校功利化严重,重科研轻教学、重授课轻育人倾向明显。师范院校在大学排名的“学术锦标赛”中不得不追求更为“显性”的学术水平评价指标,在教学和育人方面“示范性”有所弱化。众多师范院校尽管在教师教育人才培养模式方面进行了积极探索,但没有带来根本性改变,单一学科培养、分科教育模式固化、学生适应性不强、社会认可度下降等问题没有得到根本解决,高素质专业化创新型教师培养任重道远。

问题三:教师教育体系与新时代教育改革发展需求不相适应,尚不能满足新技术革命时代对基础教育师资提出的新要求和新挑战。高等师范院校在培养规格、培养主体、培养课程、培养机制等方面的变革与创新还不够,积极应对新技术革命时代基础教育领域出现的新课程形态、新学习方式挑战的能力还有待提升。

另外,教师教育结构还存在封闭性,地方政府、高校、中小学(幼儿园)协同育人能力不强,造成师范生学科理论知识不够扎实、师范基本技能不够过硬、全面信息素养和国际视野仍较欠缺。教师职后专业发展未能满足教师教育教学变化发展需求,职前职后教师培养培训课程脱节和错位,缺乏内在关联和一体化布局。

“新师范教育”正是针对以上问题的解决而提出的师范教育新目标、新形态、新模式。

系统把握新师范教育的主要特征

“新师范教育”是更重视立德树人的教育。要加强师范生品德修养,育有大爱、大德、大情怀之人,因为教师的职业特性和功能作用决定了教师队伍必须是有理想信念、有道德情操、有扎实学识、有仁爱之心的高素质专业创新型人群。

“新师范教育”是更高水准的教育。要选拔优质生源,健全专业标准和质量保障体系,优化培养模式,严格毕业要求,因为教师是人类灵魂工程师,是人类文明传承者,承载着传播知识、传播思想、传播真理,塑造灵魂、塑造生命、塑造新人的重任。

“新师范教育”是更系统化的教育。要重视教师职前培养、入职培训和职后专业发展,始终重视教师教育智慧培养、教学基本功训练、教研创新和课程教学内容更新,因为教师适应时代、引向未来、培养新人,必须保证综合素质和专业能力持续提升。

“新师范教育”是更智能化的教育。要促进教师熟练运用现代信息技术获取知识、运用知识、传播知识、创造知识,因为新时代要求教师能够推进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及其管理深度融合,提升教育教学效能,引领学生具备全面信息素养。

“新师范教育”是更具开放性的教育。要更加重视地方政府、高校、中小学在教师培养培训上相互协同,加强实习实训基地建设,强化国际交流合作,加大财政投入,因为教师综合素质和专业水平必须有这样的条件保障。

创新开拓新师范教育的发展路径

坚持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牢牢把握社会主义办学方向,为党育人、为国育才,保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师范大学的本色、底色、成色。要引导教师以德立身、以德立学、以德施教、以德育德,让传道者先明道信道、教育者先受教育,真正培养一支站得住讲台、守得住师魂,有教育情怀、教育视野、教育思想、教育艺术、教育人格的优秀教师队伍。

要着力打造以师范院校为主体、高水平非师范院校积极参与的中国特色教师教育体系。积极优化师范院校区域、层次和科类布局结构,优先支持经济落后地区建设高水平师范院校及师范学科专业。推进教师教育学科专业建设,教育硕士、博士授予单位及授权点向师范院校、国家及省级教育科研机构倾斜,合作共建有影响力的教师教育学科品牌。

创新师范教育人才培养模式。深入推进“卓越教师培养计划”,加大实践类课程和实践性研究课题在师范生人才培养模式结构中的比例。在课程体系中增加教育改革发展重点、热点、难点问题研究和中小学(幼儿园)课程改革发展内容,完善“三字一话”、识谱视唱等师范生技能考核。分类优化师范生培养模式,培养高起点善保教的幼儿园教师、高水平专业化的中小学教师、高质量“双师型”的职业院校教师、高层次创新型的高校教师。改革教师教育师资结构,适当扩大“双聘”范围,提升实践型教师比例。要整合优质教师教育资源,精准实施教师职后教育。加强校长、教师专业发展需求诊断,建立分层分类培训课程体系。

此外,要加强组织领导和督导检查,明确各级政府和有关高校是发展新师范教育的责任主体。切实将发展新师范教育作为教育财政投入重点予以优先保障,夯实教师培养培训基础。建设各级各类教师培养培训专家库,加强大数据分析,通过专家评估、学员评价或第三方评估,建立教师培养培训过程监控与绩效考核体系,持续提升新师范教育服务保障能力。

(作者系河南师范大学党委书记)

作者:赵国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