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商业职业技术学院:“现代学徒制”下留学生师资交际能力构建

来源:中国高职高专教育网发布时间:2019-09-10阅读量:370

作为“全国首批现代学徒制试点单位”,浙江商业职业技术学院在酒店管理专业留学生教育中,实施了日趋成熟完善的“现代学徒制”模式。由学校专业教师和雷迪森旅业集团等酒店管理人员组建的“师傅”团队,根据职业岗位需求,共同制定酒店管理专业课程标准,通过“校内、校外双课堂”“学生、学徒双身份”“双导师”“双课程”“双文化”组织教育教学工作。同时,在人才培养方案中融入汉语语言、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课程以及“游在浙江”等文化体验项目,以加强文化交流、展现美好浙江、传播中国好故事,服务大国外交战略。由此,留学生教育“现代学徒制”模式中的师生关系体现为“师徒”关系,这种关系不仅有利于留学生知识和技能的提升,而且还因此培养了一批知华、友华、亲华的“民间外交使者”,对于实现“民心相通”具有积极意义。

    “现代学徒制”模式下留学生师资跨文化交际能力的构建诉求

    基于“现代学徒制”的来华留学生教育,其实现路径是校企双主体,核心是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保障则是国际化的师资团队。留学生教育显然具有更大的挑战性,“师傅”们不仅教授、训练学生的专业技能,而且还需要担任“语言导师”和“文化导师”的角色,承担着推广汉语、传播中华文化、化解文化冲突等重任。“师傅”的跨文化交际能力决定着“现代学徒制”模式下的留学生培养水平。浙江商业职业技术学院在实践中积极探索,找寻提升“师傅”团队的英语语言能力、非语言能力等具体路径,有效提升了“师徒”跨文化沟通有效性,提升了留学生培养水平。

    英语沟通能力是留学生师资跨文化交际能力构建的基础保障

    语言能力是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基础。留学生虽来自不同的国家,但一般都具备一定的英语沟通能力,因而“师傅”的日常交流与授课语言一般以英语为主。为保证“师徒”沟通和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提升师资队伍的英语沟通能力成为第一要务。为此,浙江商业职业技术学院经由各种渠道对教师进行了有针对性的提升训练,比如:通过开设教师口语提高班、组织英语角等活动营造说英语的氛围;充分利用学校英语专业教师、外籍语言教师等资源,通过“一对一”结对的形式帮“师傅”团队提升英语沟通能力;通过到专业培训机构与海外进修的形式提升英语水平。此外,“徒弟”带“师傅”学英语,教学相长,“现代学徒制”的教学模式促使“师傅”的语言能力在“师徒”频繁的沟通与交流中快速提升。

    非语言交际能力是留学生师资跨文化交际能力构建的有效补充

    非语言交际能力也是跨文化交际的一个重要方面。一方面,非语言行为具有文化差异;另一方面,由于语言能力的提升绝非一朝一夕之功,所以利用非语言行为进行跨文化交际,正好可以补语言能力之不足。语言交流和非语言交流构成了交际的全过程。据研究统计,在具有不同文化背景人们的全部沟通中,非语言所传达的信息占85%。因此,跨文化沟通的成功与否,非语言沟通显得极为重要。为了提升跨文化非语言交际的知识与能力,“师傅”团队先认真学习有关理论知识,并了解留学生国家的非语言交际的特点,尤其是结合酒店管理专业的岗位特点,注重身势语在交流中的使用,使“师徒”之间的跨文化交际变得更加顺畅。

    英语构建专业知识体系是留学生师资跨文化交际能力构建的技术支撑

    留学生教育涉及包括专业在内的方方面面,因而用英语构建专业知识体系与其他领域的知识同样极为重要。一方面,对于学校专业“师傅”团队而言,因涉及面广,内容涵盖行政管理、教学管理、课堂运作等各个领域,通过到涉外酒店挂职、国外访学研修等办法提升了用英语构建专业知识体系并用英语传授上述内容的能力,以提升“徒弟”相关的专业知识和技艺技能水平。另一方面,由于企业“师傅”团队有着长期在企业工作的经验,他们的主要任务是有针对性地指导训练留学生的岗位技能。但由于对象是留学生,中文水平普遍不高、文化背景又不同,鉴于此,通过办培训班、与学校师资结对等形式提升企业“师傅”团队的英语沟通能力和其跨文化知识水平。另外,通过给留学生办汉语语言培训班、与中国学生“一对一结对”的形式,提升留学生的汉语水平,提高“师徒”沟通的有效性。

    移情手段运用是留学生师资跨文化交际能力构建的关键路径

    移情作为跨文化交际中的一项能力,与跨文化交际的成败息息相关。在来华留学生的现代学徒制教育过程中,由于留学生处在异文化的情境中,他们对周围的物理环境、社会环境陌生,加之跨文化交流中其他种种障碍,容易产生文化休克。通过举办“国际文化展示周”“外语文化节”等活动,让“师傅”们增进对留学生母国文化的了解。通过文化对比、文化展示等活动,了解其文化特色、文化禁忌等以避免跨文化交际中的误解与冲突,并有效提升“师傅”的跨文化移情的认知能力,以化解学生由新的语言、文化、学习环境造成的焦虑。移情能力中的情感路径则要求“师傅”跳出自己的语言和文化习惯,将自己投射到留学生的境遇中去,尽可能做到从对方的视角来看世界,更大程度地去体恤留学生的情感与需求,在管理和教学中体现“家”的温暖和爱的温度,让留学生们虽身处异乡却随时可感受到“家”的温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