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承班墨奚文化 培育工匠型人才

来源:中国教育报发布时间:2018-11-06阅读量:441

枣庄职业学院近年来充分发挥枣庄作为中国工匠精神重要发源地的文化品牌优势,深入挖掘鲁班、墨子、奚仲等工匠大师的历史文化资源和时代内涵,实施“工匠精神培育工程”,构建工匠精神培育体系,努力培养具有工匠精神的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

把工匠精神作为职业教育的灵魂。学院通过开展工匠精神大讨论、研讨会、座谈会等,形成把“培养具有工匠精神的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作为学院人才培养目标的共识,把工匠精神作为新时代职业教育的灵魂,贯穿于人才培养全过程。

学院明确办学特色定位,努力打造工匠文化特色品牌。在校园中的“六园六路一广场”建设工匠文化主题景观,让师生置身于校园的每一个角落,都能切身感受以工匠精神为内核的物质文化的熏陶。学校还建设了鲁班工坊、墨子创客空间、奚仲创新工作室,联合市博物馆共建了工匠文化博物馆,以奚仲、鲁班、墨子等古代工匠大师为代表性人物,整理地方工匠文化发展脉络,打造中国工匠文化展示传播基地。

学院定期开展工匠精神主题宣讲会、主题班会、专题讨论会等活动,举办工匠精神大讲堂,成立工匠精神研究会和工匠文化社团,开展“工匠杯”创新创业大赛和科技文化艺术节,探寻工匠文化融入学生日常行为规范的有效模式。

将工匠精神培育贯穿教学全过程。学院探索并构建了“政校企行联动,课岗证标贯通,做学教赛一体”的人才培养模式。

根据“培养具有工匠精神的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这一新的人才培养目标,全面修订人才培养方案。在人才培养方案中植入工匠精神培育指标,课程体系中融入工匠精神内容,学生从一入学就明确培养目标,把工匠精神扎根心中。

学院深化教学改革,坚持对接最新职业标准、行业标准和岗位规范,紧贴岗位实际工作过程,调整课程结构,更新课程内容,用严格的职业标准锤炼技能,培育工匠精神。

学院还把工匠精神渗透到公共课教学、专业教学、实习实训、就业指导和考核鉴定等教学活动中,在教学的各环节中突出“德技并修”的工匠之“德”,加大“匠德”的训练和考核力度,使学生在潜移默化中感受工匠精神,精益求精地完成学习任务。

在实践中传承和弘扬工匠精神。学院以现代学徒制试点为突破口,开展“教育型”企业、“教学型”师傅试点,与济南漫博通动画制作公司联合成立漫博通动画学院,与德国萨克森职教集团合作成立中德诺浩汽车学院,举办讲座和现场讲学,发挥行业企业“老匠人”的传帮带作用。

学院积极构建技能大赛平台,形成“课堂有组赛、期中有单项、期末有综合,积极参加国赛、省赛”的良性运行机制。通过以奚仲、墨子、鲁班历史名人给大赛冠名,把培育工匠精神、传播工匠文化渗透到技能大赛之中。

学院搭建创新创业平台,建设枣庄市大(中专)学生创业园,成立创新创业指导中心,引入枣庄创业大学,成立了实训生产为一体的科技创新中心和创业孵化基地,全面开设创新创业课程。近几年,学院荣获全国全省技能大赛奖项100多项,其中,化工生产技术赛项获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团体一等奖。

打造名师名匠带动工匠精神培育。学院实施“名师名匠”培养计划,开展“学院工匠大师”评选活动,树立学院工匠文化践行者的先进典型。同时大力宣传劳动模范和工匠大师的先进事迹,挖掘呈现工匠精神和文化的先进事例,在全院形成尊重“名师名匠”、认同“名师名匠”、争当“名师名匠”的主流观念。

学院为“名师名匠”带徒搭建传艺平台。大力推广漫博通动漫学院现代学徒制“端茶拜师”的传统工匠文化传承仪式,积极引进企业“名师名匠”和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进校园,营造“师爱徒真心授技术、徒拥师全心学经验”的良好氛围。经过“名师名匠”培养带动,一批批优秀毕业生走上工作岗位,不少优秀毕业生成长为全国全省技术能手。其中,毕业生赵峰多年坚守企业一线技术岗位,从一名普通维修工成长为“泰山产业领军人才”、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先后荣获全国劳动模范、全国职工技术创新能手称号,现为鲁南机床有限公司副总工程师,他的事迹在学院师生中产生了积极广泛的影响。

学院将“工匠精神培育工程”作为一项战略任务纳入学院“十三五”事业发展规划,成立工匠精神培育工程工作领导小组,完善学院及系(院)两级实施培育工程工作机制,加大投入力度,设立专项资金,建立起工匠精神培育的长效机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