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传承工匠精神中融入创新创业教育

来源:中国教育报发布时间:2018-05-15阅读量:581

    在一所拥有80多年职业教育历史的学校里如何响应“中国制造2025”这个时代话题、如何突破教育教学改革的瓶颈、如何提升毕业生的就业质量?这不仅是摆在学院领导班子面前的难题,也是全院师生在高职院校发展从重数量到抓质量的转型浪潮中必须做出的抉择。

    工业设计专业的杨杰带着被全国工商联作为科技转化工作的促进对象、被国家发改机构列为2013年年度推广科技项目“LED行人护墙项目”,告诉了学弟学妹如何实现“中国智造”的梦想。

    工企自动化专业的张士春用他勤奋钻研的行动证明了上海电气“十佳青年标兵”不是浪得虚名,仅他为企业做的一项技术革新,就让锅炉每天减少1000升左右的油耗。

    汽车检测与维修专业的刘飞被人社部门评为“全国技术能手”之后,去年又获得了“安徽省五一劳动奖章”,他的师傅郜飞说,“我从来没有见到过这么能吃苦的80后年轻人,他吃的苦是绝大多数人无法承受的”,这或许就是对工匠精神最好的诠释。

    这样的例子在安徽机电职业技术学院还有很多很多,这些光荣的机电学子为母校作出了最好的答卷。

    把握时代脉搏,下活创新创业与立德树人“一盘大棋”

    确保政令畅通,实施一把手工程。一直以来,安徽机电职业技术学院高度重视大学生创新创业工作,先后成立了院长牵头的“大学生创新创业工作领导小组”和党委书记亲自挂帅的创新创业学院,把创新创业工作纳入学院“十三五”事业发展规划,紧密结合“机电”专业特色,以科技为核心,切实落实“机构、场地、人员、经费”四到位。教务处、学生处、招生就业处、团委及系部各有侧重又密切配合,形成推进双创教育的合力,全面推进学院教育综合改革。

    发挥合力效应,统筹一盘棋全局。创新创业学院统筹全院“专业+创新创业”的整体布局,设两位副院长,均由院级领导担任。其中学院党委副书记从学管角度,领导各系部书记以学生管理为途径,通过辅导员、班主任将创新创业政策层层传递;学院教学副院长从教学角度,带领各系部主任以教学改革为核心,通过教研室、教师将创新创业教育落到实处。

    感受“大师”魅力,设置“双导师”培育。对学生而言,教师是他们灵魂的工程师;对于学校而言,教师更是一所优秀学校的灵魂。在践行双创教育的过程中,学院注重工匠精神的教育与传承,聘请诸如中国工艺美术大师、中国民间文化杰出传人储金霞这样的大师级人物,建立铁画大师工作室、设立芜湖铁画锻制技艺校企合作特色班,开创了全国传统工艺美术与高校紧密合作的先河。再如,学院和驻地弋江区政府部门合作,成立了由企业家、风险投资人、创业成功人士等组成的学院和弋江区青年创业导师团,为学生创新创业提供校内外的“双导师”指导。

    在过去的几年里,学院先后获得“全国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先进单位”“全国高职高专院校创新发明教育基地”“全国首批现代学徒制试点单位”“教育部门—中兴通讯ICT行业创新基地”等荣誉称号。

    服务高端制造,驱动工匠精神与创新灵感“比翼双飞”

    贯穿一条主线,重构“专业+创新创业”的培养方案。学院创新创业教育改革始终围绕“面向全体、因材施教、结合专业、注重实践”这一主线,在坚持机电办学特色下不断优化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将创新创业教育课程纳入专业课程体系,将创新意识、创业能力的培养纳入专业课堂教学及实践教学环节,有效促进了创新创业教育与专业教育的深度融合。

    工业设计专业2011级学生杨杰的创业故事就是该专业不断修正人才培养方案的好印证,让学生实现“智力”创业,凭借着十余项专利,他先后获得全国高职高专“发明杯”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一等奖、安徽省首届“互联网+”大赛金奖、安徽省“双创之星”、芜湖市创业大赛冠军、芜湖市经济人物暨芜湖市创业富民先进典型等荣誉,并获得芜湖市政府部门奖励的奇瑞汽车一辆以及科技型创业扶持资金20万元。经过大赛的磨炼和近年的发展,他创建了芜湖巨能百利网络科技有限公司,成为安徽远东网络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主要围绕建筑智能化工程设计、智能停车场管理系统、楼宇设备自控系统、智能灯光音响控制系统等项目设计、研发工业产品及模型。他的创业、创新先进事迹在《中国日报》、人民网、新华网均有转载。

    建设三个层次,实施“专业+创新创业”的课程改革。在循序渐进中深化专业素养,完善了“通识培养+技能培训+实践训练”的三层次创新创业教育课程体系。通识培养课程旨在坚持创新创业教育面向全体,着重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创业意识。技能培训课程旨在结合专业、强化培训,学院围绕各专业特点,依托专业创新课程、专业实践教学、创新创业类学生社团等平台,将创新创业教育融入专业核心课程,着重培养学生创新技能。实践训练课程旨在坚持注重实践,学院借助多个创新工作室和创客实验室,尤其是大学生创业孵化基地、弋江机电科技园两大实践基地,对有创新意识和创业倾向的学生进行实战指导。

    提供多条途径,优化“专业+创新创业”的服务体系。在因材施教中落实以人为本。学院单独设立创新创业学分,制定创新创业学分认定与转换办法。学生在校期间根据自身特长和爱好,从事创新创业训练、创业培训或创业实践,取得相关创新创业成果,均可经过申请认定创新创业学分。学生获得创新创业学分除可获得系列奖励外,还可申请相关专业课程免修,实现创新创业学分与专业课学分的转换、减免。

    90后的草根创客——模具设计与制造专业2013级学生徐文杰的创业赶上了好时候,贫困的家境让他自大一就萌发了创业激情,立志要靠智慧和勤奋改变自己的生活。他不仅主动深挖模具制造技术,还有意识地培养自己的产品营销技巧、了解市场与行业现状,为创业做准备。2013年底,在学校的帮助下他的“振华精密模具”项目成功入驻学院大学生创业孵化基地,2014年又注册了安徽德米模具科技有限公司,并成功吸收了一批大学生到他的公司就业。2015年他获评安徽省首届“双创之星”。目前,他的产品借助互联网的翅膀已经远销至台湾地区和德国,跨境电商正风生水起。

    得益于系统化的教学改革,学生在职业院校技能大赛、“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挑战杯”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大学生电子商务“创新、创意及创业”挑战赛等竞赛中成绩斐然,获得国家一等奖14项、二等奖24项、三等奖33项。在“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中获全国铜奖一项,在2017年全国大学生电子商务“创新、创意及创业”挑战赛总决赛中获1枚银奖。

    垒筑坚实平台,搭建培育孵化与市场实战“三级跳板”

    播种奋斗火种,在专业教学中培养创新意识。依托机械工业教育发展中心、全国机械职业教育教学指导委员会等行业优势,利用机电创客实验室、卓越创客空间、电子商务创客实验室、现代加工创客实验室、汽车创客实验室、数控夹具创客实验室等6项省级创客实验室紧跟工业机器人、3D打印、机械控制、遥感技术等学科前沿,为跨专业创新创业人才培养、创业项目孵化提供良好平台,同时还有学院校内141个专业实训室提供硬件支持。学院与企业合作共建共赢,例如与安徽省春谷3D打印智能装备产业技术研究院共建3D打印现代学徒制班,积极推选工匠名师参与技能大师工作室和教师工作站,参照企业标准配置学院3D打印创新实验室,并高质量承办了省市级相关大赛,获得业界一致好评。

    培育弄潮先锋,在创业实践中提供全面保障。学院对校内1700平方米的大学生创业基地进行大力孵化支持,还和人社、税务、财政、住建等部门积极协调互动,共同为学生创新创业提供持续帮扶、全程指导和一站式服务。截至目前,先后有62名创业导师对82个创业项目进行过悉心指导。孵化基地滚动接收新的创新创业项目和个体入驻,累计入驻项目30项、个体户50家,53%的项目与机电专业紧密结合,吸纳300余名学生参与创新创业实践,一批小有成就的学生创客和创业者从这里孕育而生,发展壮大。

    点燃燎原星火,在交流学习中营造创客氛围。对校内创新创业孵化成形的优质项目学院选送入驻与芜湖市弋江区政府部门合作共建的1336平方米校外弋江机电科技园,目前入驻企业20家。每年投入专项经费300余万元,其中近10万元用于设立创新创业奖学金以奖励在科技发明、创新创业等方面表现突出的学生,组织优秀学生代表赴国外游学。此外,对于在创新创业工作中成绩显著的系部、职能部门,学院均给予相应的荣誉和资金奖励。在弋江机电科技园里的创客们形成了企业与企业合作发展、合伙人相互抱团取暖的良好氛围。

    结合“机电”专业特色,突出科技核心是学院创新创业教育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据2017年专利汇统计,学院专利量突破1000项,位列全国高职院校第5名、安徽省高职院校之首,学生的创新精神、创新创业能力得到大幅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及就业竞争力进一步增强。这些成绩既是安徽机电职业技术学院推进创新创业工作的良好成效,也是学院持续发力的基础!制造业是国民经济的支柱,是立国之本、兴国之器、强国之基。我们相信在“中国制造2025”的蓝图中,全国较早举办职业教育学校的安徽机电职业技术学院定能绽放出新的夺目的光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