歌舞青春 出彩人生

来源:中国教育报发布时间:2018-04-04阅读量:818

      夜色静谧,柴可夫斯基的《天鹅湖》旋律响起,一只头戴皇冠的“天鹅”缓缓步入湖中翩翩起舞,将大天鹅的舒展、优美表现的淋漓尽致,让观众们屏息。

      2016年9月4日,2016中国杭州G20峰会在杭州西湖岳湖景区内举行,当“最忆是杭州”文艺演出《天鹅湖》音乐落下的那一幕,来自世界各国的政要掌声四起,全场为之沸腾!这个平均年龄只有20岁的演出团队,正是来自湖南理工学院音乐学院的学生们。

      2012年,湖南理工学院音乐学专业同时获得省级和国家级别“专业综合改革试点”项目立项。“专业综合改革以传承创新区域音乐文化为己任,在了解区域音乐文化遗产与区域音乐文化生活的前提下,探索并构建‘应用音乐学’人才培养体系。”音乐学院院长陈文红教授表示。

站稳专业大讲台

构建学校社会专业三元化教学机制

    一身中式服装打扮的迈克·阿尔卡杰夫站在指挥台上,指尖微动,略带历史沧桑质感的《岳阳楼》旋律缓缓淌出。这场名为“中俄青年友好交流音乐会”在岳阳举行,作为音乐学院特聘教授,这位国际著名指挥家已经在学校工作了六个年头。在人才培养方面大胆启用具有国际教育理念的外籍专家,这只是音乐学专业综合改革的一个缩影。

    长期以来,国内几乎所有非专业音乐院校的音乐与舞蹈学专业的教育,都在仿效中央音乐学院、北京舞蹈学院等专业院校的办学模式,从人才规格、课程体系、教学内容乃至教学方法等多方面,崇尚着音乐舞蹈技巧训练的“高精尖”,追求着音乐舞蹈表演人才培养的“高大上”。此传统沿袭至今,影响广泛而深远。

    “众多普通地方高校的音乐学专业,唯恐远离了艺术的‘中心’和‘主流’,致使地方高校毕业的音乐舞蹈学专业学生社会受容度日趋窄小。”音乐学院院长陈文红说。鉴于此,该校音乐学专业着手申报“十二五”专业综合改革试点项目,旨在颠覆性地对现有的地方高校音乐学专业进行行之有效的改革,另辟蹊径寻求一条培养适应社会需要的高级音乐专门人才。

    专业综合改革,涉及课程体系、教学模式、师资队伍建设等方面,牵一发而动全身。为此,音乐学院在学校专业综合改革领导小组的领导下,成立音乐学专业综合改革工作小组,实施其专业综合改革工作;在社会合作育人基地设置社会行业工作组,主体上对学校与专业负责,具体工作层面上主要接受专业综合改革工作小组的工作要求,及时反馈人才培养情况,共同设计与实施人才培养实践教学体系。

    依据专业综合改革工作教育教学要求,组建“双师型”教学团队,按照改革的思路,分别组建了“声乐教育教学团队”“实践教育教学团队”“新课程研发团队”等。

    在“双师型”师资理念指导下,一大批专业艺术剧团的艺术家被“请进”学校课堂,团队成员增加有巴陵戏戏剧团团长宋卫东、岳阳市艺术剧院岳阳花鼓戏一级演员古平、岳阳市文化部门侯路云等知名戏曲演员和导演等,共同开展声乐教育教学活动。在原有师范系列课程校级教学团队的基础上,组建实践教育教学团队,该团队的社会音乐行业人员来自文化、群艺等多个行业,据不完全统计,该专业教师队伍中专业剧团师资比例超过了50%。

    内外兼修的改革理念,搅活了课堂教学和科学研究的一池春水。2017 年10月,在湖南省普通高校教师课堂教学竞赛的现场决赛中,代表湖南理工学院入围参赛的音乐学院教师刘长旭副教授一举斩获一等奖,这是继上一届比赛音乐学院教师肖雅后再次拿到的湖南省高校教师课堂教学竞赛一等奖。吸引多位专业人士参与的“湘北地区音乐舞蹈文化嬗变研究”课题,获得湖南省社科基金重点项目。

    初步成效的取得,证实了改革的路子是对的。

拓宽专业大平台

实施“技+能双轨并行”人才培养模式

    “这场毕业独唱音乐会,将是我一生最难忘的回忆。”今年1月5日,由音乐学院声乐教研室艺术实践中心承办的“那就是我”任凯本科毕业独唱音乐会在音乐学院音乐厅举行。让毕业生通过举办专场音乐会的形式检验教学成果,这在音乐学院已经成为传统。

    在专业综合改革中,音乐学院逐渐摸索出“技+能双轨并行”的人才培养模式。即学生的专业技能的培养与音乐社会应用能力的培养双轨并行。一方面把握音乐专业这一根本,强化学生专业技能与音乐表现的教学;另一方面将音乐专业能力进行拓展,开展演艺活动组织管理、音乐评论与宣传、音乐采编与合成、区域音乐研究与传承等社会音乐应用能力的培养。

    “专业综合改革以传承创新区域音乐文化为己任,在了解区域音乐文化遗产与区域音乐文化生活的前提下,探索并构建‘应用音乐学’人才培养体系。”音乐学院院长陈文红教授表示。在“专业综合改革试点项目”实验班课研建设研讨会上,副院长蔡远鸿提出了课程建设应突出的两个关键词:“社会”与“应用”。依照“技+能双轨并行”的人才培养模式,在课程设置上打破了原来按社会音乐人才就业岗位设置课程的惯例,从社会音乐岗位工作能力素质的培养角度出发,以应用为导向,以能力为目标,构建了以“音乐表现”为核心的,以“音乐基础”、“音乐实践”为两翼的地方高校本科应用型音乐学人才培养专业课程教学体系。在“音乐基础”课程设置上针对“台前幕后”复合型音乐人才培养拓宽了课程覆盖面;在“音乐表现”课程设置上,突出对专业技术的音乐表现训练;在“音乐实践”课程设置上,摒弃了过去仅以音乐表演为核心开展音乐艺术实践的形式,而是在培养社会人文情怀的基础上,辅以大量校内外实践实训项目。

    改革不止步,探索不停滞。“技+能双轨并行”项目以实验班的形式开展,为期两届毕业生。2012级与2013级各设一个实验班并配置不同的班主任,进行在同一培养方案下不同风格的专业综合改革人才培养工作。实验班学生根据师生自由双选的原则,通过对专业综合改革人才培养目标及其人才培养模式的宣讲,以学生个人入班申请及个人专业能力发展设想等作为实验班学生入班条件,不考查进校新生的专业技能水平,不形成“尖子班”,进退自由。

    深入洞庭湖区开展音乐田野调查,走进少数民族地区电台开展音乐实践,校外导师进课堂手把手传艺……在社会音乐工作素质实践实训现场上,不分校内校外、不分课内课外地对学生开展持续四年的社会音乐工作素质训练;在社会音乐工作实践实训工作的导师队伍的建设上,优选人力资源,并加强团队建设;在社会音乐工作实践实训项目上,多选项目,选代表性的项目;在“校企合作”实习实训工作上,充分利于社会人力资源与设备资源,尽力取得实习实训成效的更优化。

    成绩是改革的最好证明。几年来,实验班学生在省级以上学科竞赛获奖项目数合计43项。实验班学生获得包括全国和湖南省大学生艺术展演、全国大学生广告大赛、“挑战杯”课外学术作品大赛等在内的省级以上奖励15项,获得地方高校国家级别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1项,省级、校级大学生研究性学习和创新性项目12项,公开发表学术论文18篇……学生的社会音乐工作能力和创新能力都有很大提高。

走进社会大舞台

构建“校企合作”协同育人实践体系

    G20峰会“最忆是杭州”的演出成功,让“最忆是杭州”团队看到了湖南理工学院音乐学院学生的综合专业素质。2017年9月,该团队专程来到学校,商榷进一步合作事宜。

    在改革过程中,音乐学院遴选出社会音乐事务的实训单位及行业代表,强化校企合作协同育人。如在演艺活动组织和管理方面,就包括浙江银润休闲旅游开发有限公司、湖南艺蒙文化发展有限责任公司等;在中小型音乐作品的剪辑、改编与合成方面,就有长沙多飞文化传播有限公司等,在区域音乐的保护与传承方面,就包括吉林延边人民广播电台、岳阳市群艺馆等单位。

    立足地方和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实际需要,是专业综合改革的思维源头和逻辑起点。实验班的同学开展了民间仪式音乐调研、民间戏曲艺术调研、民间歌曲调研、民间器乐调研。在导师工作领域,王安军老师努力指导学生们创编音乐,学生们习练勤奋,编写有不少声器乐小品,学生自建“悦尔工作室”,设计音乐剧,并外出实习舞台灯光音响工作;教师庞毅、柳青与岳阳市群艺馆合作,带领学生去往岳阳广兴洲、许市、汨罗等地开展民间音乐的田野调查工作,熊佳佳同学的“江西永修丫丫戏的调研”、王亚琼同学的“岳阳花鼓戏发展现状调研”、杜钰轩同学的“临湘社区音乐文化调查”等,都已密切关注社会音乐文化的分布、功能及其发展趋势等。实验班学生在导师团队带领下,观摩考察了湘北曼乐迪钢琴学校、中音琴行、长炼社区及湘中株洲“音悦传媒”音乐电台、湖北武汉音乐学院现代音乐节,调研岳阳社区钢琴音乐教育现状与河西彝族山歌,同时组队对大学生学习认知情况开展了实地调研与网络平台调研相结合的问卷调查工作。

    在综合改革中,音乐学院在人才培养中注重健全学生人格和增强社会责任感,注重艺术素养的训练与提高,注重一专多能的音乐技能训练,并与业界继续深化合作,做到全程在社会音乐艺术的真实环境中与社会业界深度融合、协同育人,为社会输送更多优秀的艺术人才。2014年下学期,2012级实验班学生在岳阳楼区文体新机构、岳阳市电视台、岳阳市老年人大学、长炼社区文化中心等社会音乐文化单位集中开展了实习实训工作。

    “音乐基础+音乐表现+音乐实践”三位一体的课程体系内容丰富、操作灵活、实用性强,体现出专业教育与素质教育、第一课堂与第二课堂的紧密结合,真正将区域社会音乐生活实践的各个方面揉入了“本土化、高素质、应用型”音乐专业人才的培养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