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咬定”特色带来的神奇变化

来源:中国教育报发布时间:2018-03-27阅读量:848



    “是个人物。”十几年前第一次见到朱厚望,这个单瘦的小个子男人就给记者留下了深刻印象,从他眼镜片后面“穿”出来的眼神,格外有力。

    如今,再次来到湖南省长沙航空职业技术学院,刚进校门就被震撼到了——40多架飞机整齐排列、展翅迎客,这简直就是航展啊,我们在心里嘀咕着。“一定要写写我们院长,太让人感动了。”“没有他,不可能有今天的航院。”本来是采访全国技能大赛获奖学生,没聊几句,几乎所有的被采访对象都这样请求。

    于是,一个多月后我们再次来到学校。

临危受命 学校地位“一路下滑”之际被委以重任

    在湖南高职院校里,长沙航院曾经数一数二,因为其前身是大名鼎鼎的“中国人民解放军空军长沙航空工程学校”,在20世纪八九十年代很是风光——行业老大,1998年在全省第一个独立升格为高职。“首批升为高职,又是部队院校,日子好过。”有人这样评价。确实,那些年,无论是招生还是就业,无论是获奖还是排名,长沙航院在省里都很有地位。

    可是好景不长。21世纪第一个10年过去,学校地位“一路下滑”,全省9所国家级示范骨干校,居然没进去。招生极不景气,“200分,最低控制线就能上学,甚至花钱买生源,还是招不满”。学生就业也成问题,“不好用”,本系统十几家工厂仿佛约好似的,都不要长沙航院毕业生。“更重要的是人心散了,没人想干事,搞第二职业的很多。”大学一毕业就在这所学校工作的朱厚望说,那些年大家真的是欲哭无泪。

    没想到的是,这个时候,“欲哭无泪”的朱厚望被任命为院长。朱厚望永远记得那一天,2012年3月5日,他到校工作的第26年。

    “法人代表,一把手,找谁哭?”面对眼前困境,朱厚望说,没有退路,唯有决一死战。

精准定位 5年内“砍掉”所有与航空无关的专业

    决战的第一步是头脑风暴。

    事实上,一直在这里工作的朱厚望非常清醒地知道“低谷”原因所在,“最主要的是办学定位,没有随着时代变化而变”。长沙航院是“姓军为军,为空军服务的”,但当时的专业设置是什么状况?33个专业,工、文、经、管遍地开花,但其中22个专业与航空、与空军一点关系都没有,因为这些专业比较好就业。

    “全国1000多所高职院校,靠什么取胜?特色!可长沙航院的特色是什么?”“长沙航院到底该举什么旗、走什么路、打什么牌?”大会小会,课前课后,教室食堂……几乎每个人都在讨论着这个问题。最初几个月,朱厚望和新班子并没给出明确答案,“让大家自己想明白”。

    几个月后的暑假,朱厚望等学院领导用了19天时间,走访了行业内17家单位,“心里基本有数了”。这年年底,学校召开了自1998年以来的第一次教学工作会,明确发展思路是“对接产业,服务行业,融入企业,走融合式产教结合的路子”,同时推出“十二五”发展规划,其中的一个重要内容是:5年内把所有与航空无关的专业全部“砍掉”,以后新增专业全部姓“航空”。

    5年内撤22个专业?怎么可能?又怎么舍得?“好多专业都办得非常出色。”教务处长彭圣文说,比如酒店管理专业,与著名餐饮企业合作,学生们不愁分配;网络、物流等专业,是省里的精品专业,有的还是省财政支持的;还有生物制药,价值几百万元的设备,还有从中科院引进的博士后……“想想确实舍不得。”朱厚望说,可从学校长远发展看,非得“忍痛割爱”“壮士断腕”不可。

    一咬牙一跺脚,豁出去了。可那么多的设备特别是专业教师们,往哪儿去?“全部转型。”80多位专业教师,送出去培训100余人次。“教师们有情绪,但头脑风暴大半年,他们从心里想明白了,必须这样做。”彭圣文说,有一位国贸专业教师,自己申请改教“通用航空航务技术”,学校先是送他到中国民航大学脱产学习一年,又送他到工厂跟班一年;年近50岁的女教师刘红梅,从“酒店管理”转到“机场运行”,她在脱产学习半年后,硬是到机场顶岗半年,如今成了专业的领头人。

    价值几百万元的设备送到最好的生源地中学,近百名教师重新培训上岗,同时新增13个航空类专业。不说其中专业、课程、师资的种种转型,仅仅是直接投入,一年的师资培训费用就是320万元。

协同创新 依靠行业企业发展反过来引领它们发展

    所有专业都围绕“航空”而设,但并不等于“航空人”就认你,更不等于所有事情就一蹴而就。朱厚望说:“要练内功,要有质量,要行业内外认可。”

    从停放着34架退役飞机、造价3600多万元的停机坪,到投入2亿多元的航空科技综合楼,到纤尘不染的实训室,再到只用98天就建起来的士官楼,朱厚望领着我们边看边聊。“高职培养的人,要有技术能做事。”他用通俗的话语解释。而要培养技术技能人才,一抓课堂教学,二抓实习实训,“对接产业办专业、依托行业建专业、校企合作育人才”。2013年10月,学校牵头成立全国首个航空职业教育与技术协同创新中心,理事单位从57家扩大到现在的103家。

    “我们这个协同是真家伙。”朱厚望说,理事单位都是航空类企业、院所,他们参与学校的人才培养计划、课程设置、教材编写等,接受学校教师顶岗实践。学校所有新聘教师,凡没有企业工作经历的,一律先到理事单位真刀真枪地干上一两年;所有专业教师,每5年都必须到企业顶岗实践半年到一年。学生们到这些单位实习就业,103家理事单位,近5年共接收毕业生4200余人。

    学校还从这些单位聘请厂长、总经理担任客座教授,能工巧匠、技术能手担任兼职教师,目前企业客座教授45名、兼职教师205名,“这些人可不是‘打酱油’的,兼职教师至少上课一学期以上,根据课程开设情况,每学期都有40位左右的兼职教师在校任课”,“客座教授每学期都有讲座、报告等任务,当然客座教授还有更重要的任务,就是推动校企合作”。

    “整个装修包括空调什么的,都是兄弟单位凌云科技集团有限责任公司负责的,共5133万元。”在航空科技综合楼里,朱厚望介绍说。这还不算,学校用于学生实习实训的7架各型退役飞机、9台各型发动机,价值一亿多元,也是理事单位捐赠的,“理事单位给予了大量的教学装备及经济支持”。

    企业为什么愿意掏腰包?协同创新中心秘书处处长唐卫东说:“关键还是看能为企业做什么。培养满足企业需求的人才,积极开展企业员工培训,对接企业开展科技攻关和科研服务,要实实在在地为企业服务,更要主动出击、主动作为。”朱厚望的补充是,不仅如此,还要引领行业企业的发展。

    哈飞集团、昌飞集团、成飞集团等中航工业企业,近几年共录用长沙航院1000余名学生。创业就业中心主任张伟华说,这些在学校受过严格6S管理的毕业生,到单位后很快成了“小老师”,把原生产线上的员工组织起来进行6S管理培训,而工厂也派人到学校学习生产现场管理。

    “这根网线怎么回事?”“这块地砖马上通知后勤换下来。”朱厚望一路接受我们的采访,一路还“火眼金睛”地发现些小问题,感觉就像一位能干称职的家庭主妇,家里容不得半点纸屑一根头发。“学校就是我的家,我全部的职业生涯都在这里度过啊。”朱厚望满怀深情地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