构建校企合作模式 落实立德树人任务

来源:中国教育报发布时间:2018-03-09阅读量:554

       一所不足2000人的普通中专发展成为3.5万人的国家中职示范学校,他们是怎样做到的呢?2002年,广西理工职业技术学校已濒临关门,全校教职工人心惶惶。经过励精图治、锐意改革,学校办学规模不断扩大,办学质量不断提升,先后被评为国家首批中等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示范学校、国家教育部门首批教育信息化试点“优秀单位”、国家首批国防教育特色学校、全国职业教育先进单位、全国德育管理先进学校、全国关心成长模范学校。学生参加全国全区文明风采比赛和技能大赛成绩均名列前茅,多次荣获全国“文明风采”竞赛优秀单位称号,连续8年名列广西中职学校技能大赛金牌数、奖牌数、获奖人数前列。这样的业绩又是如何取得的?他们的经验是坚持立德树人、德育为先,主要做法是构建校企合作“五建五融合”德育模式,推动了学校规模壮大和内涵发展,全面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

构建校企合作立德树人长效机制,教育与管理融合育人

       (一)建立校企联动机制。构建深度融合的校企联动机制,是立德树人工作落到实处、取得实效的关键。1.建立校企领导层联动机制。在双赢原则下,与企业建立长期合作关系,共建校企协同育人工作领导小组,共定立德树人工作方案,定期召开碰头会议,听取工作汇报,定期开展检查督导,及时协调解决学生德育中存在的困难和问题,共同推进立德树人工作落实;2.建立校企中层部门联动机制。党办、学工、团委、德育教研室、人事、教务等部门充分发挥主导作用,与企业车间、企业相关科室密切配合,共同做好德育的教材开发、教学设计、实习实训和兼职教师选派等具体工作,合力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3.建立校企员工联动机制。教职工必须落实教书育人责任,以良好的思想政治素质和道德风范影响和教育学生。在学生到企业顶岗实习期间,注重发挥企业一线员工德育的作用,当好师傅、带好徒弟,以身作则地引导学生树立安全意识、质量意识、纪律意识、环保意识、效益意识,帮助学生提高综合职业素质和能力。

      (二)建立教师培训校企合作机制。一是建立教师校本培训机制。以企业需求为导向开办培训班,组织教师参与德育课题研究、课程建设、教材建设、撰写德育论文、制定立德树人方案等形式,促进教师不断提高思想道德教育水平。二是建立教师到企业实践机制。安排德育教师、专业教师到企业进行考察、调研,直接参与企业的政工、人事、宣传等工作,深入了解企业对人才素质需求,为有针对性地开展德育奠定良好基础。三是建立教师学历提升机制。制定教师提升学历奖励办法,鼓励教师为企业思政作贡献,支持教师攻读思想政治教育相关硕士学位,助力学校系统化精品化开展德育工作。

      (三)建立德育工作激励机制。一是建立薪酬激励机制。对高学历、高职称的德育专兼职教师,探索实行年薪、高薪制。二是建立重用激励机制。坚持把用人导向作为对德育教师的重要激励,让德育教师得到关心、受到重用。三是建立荣誉激励机制。与企业协同开展每年一次的德育工作评比表彰活动,对荣获德育先进工作者称号的专兼职教师、班主任、团干部,给予奖励,并通过文件、大会、广播、网络等形式大力表彰,树立典型。

建设德育“三大课堂”,教、学、做融合育人

      (一)发挥德育课堂主渠道作用。构建“六育立德”的德育内容教育体系,即加强思想政治教育培养有理想信念的人,加强社会公德教育培养有文明素养的人,加强职业道德教育培养德才兼备的人,加强家庭美德教育培养有爱心孝心的人,加强个人品德教育培养人格健全的人,加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培养有工匠精神的人。教学做到依据具体教学内容设计突出来自社会的“德育活动”与体现课程内容的“德育实践”,通过启发式、讨论式、案例式、合作探究式等方式教学,采取分析案例、撰写调查报告、表演小品等灵活的评价手段,增强德育课的亲和力、说服力和时效性,帮助学生不断增进个人的道德修养、社会担当和家国情怀,成为有益于社会的人。

      (二)发挥专业课堂的德育功能。根据专业特点,引导教师深入发掘各类课程的德育资源,强化“人品、品牌、精品”树人理念。建筑专业课融入“质量、信誉、责任、安全”的教育;机械专业课融入“严谨、标准、规范、工匠精神”的教育;经贸专业课融入“守法、诚信、公平、服务”的教育。把德育培养贯穿于各类专业课程,实现全员、全过程、全方位立德教育。

      (三)发挥顶岗实习的德育功能。引导企业深度参与立德树人工作,把企业需求融入人才培养环节。顶岗实习期间,以企业为主,采取师傅带徒弟的办法,安排一线员工特别是劳动模范、道德模范、先进工作者、能工巧匠等,对学生进行敬业爱岗、诚实守信、精益求精、艰苦奋斗为重点的职业道德教育,强化职业纪律和安全生产教育。

建设校园文化育人载体,校、企文化融合育人

      (一)发挥校本精神文化载体作用。学校严格校规校纪、加强良好校风教风学风建设,借鉴优秀企业文化,实施“九全九美”和“9S”管理,打造“返本开新、明理精工”的校风与“德正、乐教、善导”的教风,培育“诚朴、乐学、求新”的学风。同时,精心提炼校训、谱写校歌、设计校徽、制作校服,建设具有职业特色的楼、桥、亭、台和雕塑牌匾、文化长廊等。以此昭示办学理念、办学特色,彰显校本精神文化。

      (二)发挥校园文化活动载体作用。校园文化活动是陶冶学生情操的重要载体。学校融合企业文化元素,打造“十大品牌活动”载体,即“职教第一课、职业素养天天练、职业礼仪养成万人千岗、行为规范整顿、志愿服务、技能大赛、创新作品竞赛、文明风采大赛、日常文体卫艺活动、学生社团活动”。让学生在亲历亲为中,逐步养成文明守纪、勤奋向上、乐群敬业的良好习惯。

      (三)发挥优秀企业文化载体作用。注重导入企业的优秀文化和职业精神,在校园张贴先进企业的名言、警句和企业生产管理的规范、流程和纪律,展示劳动模范、道德模范、大国工匠、创新能手、创业标兵和本校优秀毕业生的先进事迹,让学生随时随地感受榜样的力量,营造潜移默化的氛围,助推学生主动按照职业对从业者的素质要求规范自己的行为,提高学生适应未来职场环境的综合素质和职业能力。

建设德育基地,知行融合育人

      (一)建好校企合作德育实践基地。与深度合作企业共建教学工地和企业化管理班级、创业门店、学生创业园、创新作品馆、校史馆、门桥楼亭、学生社团、理工讲坛、心理咨询中心等10个校内德育基地,并依托对口合作企业,共建“金岸制冷”“鱼峰水泥”等198个校外实训基地,把德育融入实践教学,全方位锤炼学生的职业素养、工匠精神、创新精神,实现思想品德目标与专业技能目标的统一。

      (二)建好信息化德育宣传阵地。网络作为传播信息的“高速公路”,是实施德育的重要宣传阵地。学校建设校园网,开设微信公众号,网络呈现办学动态、办学业绩,创设特色的网络校园文化,构建并展示真、善、美的校园网络环境,在网络信息渗透中立德树人。

      (三)建好志愿服务德育基地。为更好地服务人民、奉献社会,学校与企业和社区共建一批学生志愿服务活动基地,充分利用业余时间,组织学生参与“三进”(进厂矿、进社区、进家庭)志愿服务活动和社会公益活动,让学生在为民办实事、做好事中接触社会、体验生活、拓宽视野,培养学生的责任意识、道德意识,增强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

      (四)开辟红色德育基地。广西左右江是全国知名的革命老区,邓小平、张云逸、韦拔群等老一辈革命家和革命先烈曾在这里留下光辉的战斗足迹。学校把百色起义纪念馆、龙州起义纪念馆等作为学校爱国主义教育基地,每年组织学生祭扫烈士陵园,瞻仰革命圣地,学习英烈革命精神,让广大学生深入了解革命斗争史、感受革命传统、砥砺理想信念,增强学生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信心。

建设两支德育师资队伍,言传与身教融合育人

      (一)建好校内德育教师队伍。德育课教师专职从事德育课教学,是学生思想道德教育的专门力量。专业课教师既教学生的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也肩负学生道德培养的重任,是学生思想道德教育的骨干力量。班主任天天接近学生,是学生健康成长的指导者和引路人,是立德树人的重要力量。同时,学校的思想政治工作队伍、党务工作者和共青团干部具有教师和管理人员的双重身份,都是德育师资队伍中的重要角色。学校通过培训进修、绩效工资分配、职务晋升、表彰奖励等多种途径建设教师队伍,切实提升他们的政治素质、师德修养、业务能力、教学水平,充分调动这支队伍“教书育人、管理育人、服务育人”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以确保立德树人培养质量。

      (二)建好校外德育兼职教师队伍。学校与合作企业建立企业人员到学校兼任德育教师的常态机制,从企业选聘一批具备从事德育工作能力的人员担任德育兼职教师,优先聘请企业的劳动模范、道德模范、先进工作者和能工巧匠为师,把他们请进课堂、请进学生顶岗实习车间,言传身教地向学生诠释“敬业、诚信、创新、奉献”的真实内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