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外鲁班工坊助力汽车产业开出国门

来源:中国教育报发布时间:2017-10-10阅读量:544

    谈及踏入非洲大陆的收获,重庆工业职业技术学院车辆工程学院年轻教师兰文奎直言收获满满。

         从高职院校一线教师到外派埃塞俄比亚,助力力帆汽车的海外员工培训以及技术支撑,再到联手当地的孔子学院,化身中埃两国的教育使者,兰文奎坦称不虚此行。

         今年3月,“中埃人才培养基地”在埃塞俄比亚挂牌。作为力帆汽车海外版图中的重要成员,兰文奎和学校的四位教师一起,承担起埃方员工培训、技术服务等工作,并承担起孔子学院的文化交流任务。

         这只是国家首批示范性高职院校——重庆工业职业技术学院从区域化到教育国际化进程“文化突围”中的一个缩影。

         从“借船出海”到“攀亲结缘”

         与企业抱团拓展海外市场

         “每到一处,总能看到当年的弟子,在异国他乡的氛围中,师徒相见,别有一番滋味。”兰文奎表示,在埃方土地上,刚下飞机,当年的弟子苏飞翔、王飞就前来迎接,令教师们感慨万千。伴随力帆走南闯北的兰文奎也不禁感叹,毕业生真的是桃李满天下!

         据不完全统计,仅仅是力帆汽车销售公司一家,重庆工业职业技术学院毕业生在员工中就占比15.7%,成为力帆汽车海外扩张版图中的重要力量。

         与企业联手抱团转战海外市场,还需要从当年的故事说起。

         2006年,力帆集团因扩展汽车业务在重庆高校进行人才基地选拔,重庆工业职业技术学院作为唯一的高职院校与其他本科院校同台竞争。为凸显学校专业优势、表达合作诚意,教师们用了一个月的时间开发出力帆520轿车的培养教学手册,在得到企业赞赏之余也拿到了大额合同。

         于是,力帆汽车公司投资、学校投智,在学校车辆工程学院设立了力帆汽车售后技术培训中心,校企联合助推力帆汽车海外战略。

         目前,学校参与了力帆全国4S店的人员培训,毕业生也随着力帆海外市场的扩大遍布东欧、南美、非洲等地,赴俄罗斯、巴西、越南、沙特等海外的“订单培养”技术人员逐年上升。

         随着合作的不断深入,20163月,双方首个职教领域海外“鲁班工坊”在俄罗斯成立,由力帆集团出资,学校派出骨干教师,每年赴俄罗斯对当地经销商员工提供培训服务,为力帆海外市场提供技术支持。

         值得一提的是,伴随着企业走出去,重庆工业职业技术学院还主动对接当地的孔子学院,根据当地实际情况,主动开展语言培训、人才交流等文化活动。

         对此,重庆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党委书记王官成坦言,经过十余年的摸索,学校的海外办学从无到有,并快速发展,产教融合、校企合作以及文化因素在其中起到了关键作用,特别是伴随着中国企业走出去的战略实施,也从“借船出海”到“攀亲结缘”,联手企业抱团拓展海外市场奠定了良好的合作基础。

         从“借力发力”到“主动作为”

         融入国家战略共育技能人才

         如果说十多年前的“借力发力”为重庆工业职业技术学院教育国际化提供了良好的开端,那么,创新型国家建设战略的提出,高职教育如何应对经济和信息全球化带来的挑战,也是重庆工业职业技术学院思考的问题。

         为此,学校率先在重庆高职院校中组建外事部门,专门负责教育国际化项目。2001年成立了中澳职教项目办公室,2005年成立了国际交流合作处,2013年成立了赴德学习预备部,2014年成立了国际教育学院和港澳台事务办公室。

         作为重庆首个百千万计划中方项目院校,学校与美国、加拿大和爱尔兰的项目院校在汽车检测与维修技术、建筑工程技术和物流管理三个专业进行对接,促进双方院校互访及在学校管理、专业建设、人才培养等多个方面的对话与交流。

        同时,学校积极服务国家战略,支撑国家“一带一路”,通过实施“一个平台、三个跟进”工程(一个平台:在海外建立“鲁班工坊”,三个跟进:专业跟进、团队跟进、技术跟进),紧随企业步伐,服务企业“走出去”需求,设立海外技术服务中心,护航“渝新欧”,为企业海外发展提供人力资源保障和技术培训。

         值得一提的是,学校不断加强与国外院校、教育机构的交流与合作,利用国外先进的教学、课程资源,创办高水平中外合作办学项目。2015年,学校与加拿大北方应用理工学院合作开展会计、机械设计与制造两个专业“3+0”模式的中外合作办学项目。2016年首届招生61人,其中机械专业21人,会计专业40人。该项目的实施,将加快推进会计专业和机械设计与制造专业教育领域的品牌特色。

         此外,学校还与德国、澳大利亚等高校及教育机构实施了联合培养项目5个,包括:德国EBG教育集团数控技术学生培训项目、德国EBG教育集团机电一体化学生培训项目、德国BSK国际教育机构联合培养项目、中德汽车机电人才培养项目、澳洲职教师资资格培训项目等,引进国际职业资格证书9个。项目打通了中国三年制高等专科学历到德国应用科技型硕士学位的精英人才培养通道。

         从“外树形象”到“内生发展”

         探路高职教育国际化路径

         经过多年的沉淀,重庆工业职业技术学院教育国际化已经成为学校品牌建设中的重要一环,在为高职教育拓展发展空间的同时,也为我国高职教育从本土化向国际化进军画下浓墨重彩的一笔。

         学校开展全方位、多层次、多元化、宽领域的国际交流合作,先后与澳大利亚、德国、美国、英国和日本等16个国家的30多个应用技术大学和职业院校开展了40多项国际合作项目。

        “在一个优秀的教育系统中,一定要尽可能地让学生参与到国际化的变革中,而最好的方式就是让他们走出国门,同时让国际上的优秀同龄人走到身边来,互相交流,互相学习,共同成长。大学如此,我们高职院校也应当如此。”重庆工业职业技术学院院长郭天平表示。

         为此,学校组织学生分别赴美国、德国、马来西亚、泰国、韩国等国家和地区开展境外短期游学、长期交换、带薪实习和学历深造等,项目参与人数达379人次。学校为学生出国(境)项目专门设立了优秀学生卓越成长计划,每年提供50万元经费资助优秀学生出国出境交流学习。

         在“走出去”的同时。学院积极开展“引进来”,2016年接收35名留学生来校进修学习。这些学生来自美国、英国、日本、印度等国高校,涉及中国文化和汉语、国际贸易、市场营销、物流管理、艺术设计等专业,部分学生申请并获得了市长奖学金。

         实施教育国际化,教师是关键,学校有针对性有重点地选派教师赴海外进修深造、学术交流、工作实践,同时引进国外优质教育教学资源,实施人才联合培养项目,服务于学校可持续发展的国际化进程。仅2016年,学校就组织实施了国家留学基金委西部人才培养项目的10多个国家和地方及学院项目,培训研修达35人次。

         同时,学院聘请外教及其团队,先后有美国、加拿大、德国、澳大利亚等外籍人士来校担任教师以及技术专家,参与学校内涵建设,无论是教学改革,还是课程开发与实施、培训鉴定等,都能感受到外籍教师和专家带来的国际化元素。

         2014年至2016年,学校连续三年获得重庆市属公办高校推进教育国际化综合奖补项目,共获得市政财政650万元的奖补资金,位列重庆市高职院校第一名。

         从“外树形象”到“内生发展”,重庆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全面探路教育国际化的可持续发展实践,闯出了一条高职院校海外版图“扩张”的“重工”路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