抢占新能源汽车专业风口

来源:中国教育报发布时间:2017-09-12阅读量:647

    “新能源汽车市场发展良好的一、二线城市的职业院校应当开设新能源汽车专业,山东、河南等低速电动车市场活跃地区的职业院校应加快开设新能源汽车专业。高职可增大专业招生量,适度超前发展,中职可适度发展。”在日前发布的《新能源汽车行业人才需求与职业院校专业设置指导报告》中,专家们对职业院校提出这样的建议。

         受教育部职业教育与成人教育司委托,在中国汽车工程学会应用与服务分会牵头下,天津职业技术师范大学汽车职业教育研究所、湖南汽车工程职业学院和重庆市立信职业教育等单位组成课题组,共同对我国新能源汽车行业进行了调研,了解人才需求,并对职业院校新能源汽车相关专业设置提出建议。

         市场对高职生需求量大于中职生

         新能源汽车行业对技术技能人才的需求主要集中在新能源汽车关键总成制造企业、整车制造企业和汽车服务企业。关键总成制造企业岗位主要有一线生产、实验试制、质检等;整车制造企业岗位主要有一线生产、实验试制、试车质检和调试返修等;汽车服务企业岗位主要有汽车销售、维修、配件销售管理、充电桩安装维护等。

         通过企业调研,课题组了解到,在关键总成制造企业,实验试制岗位的操作准备人员主要是中职毕业生,而操作及数据管理人员则是高职毕业生,但岗位人数都较少;一线生产岗位,由于需要操作自动化生产设备,主要以高职生为主,辅以中职生。在整车制造企业,技术技能人才的比例高于关键总成制造企业,这是由于整车制造过程中有更多的人工装配工作,车辆调试和返修人员以维修经验丰富的高职生为主。汽车维修企业是技术技能人才主要的就业渠道,相比传统汽车维修企业,新能源汽车维修企业高职毕业生比例较高,这是因为新能源汽车维修工作对电气类知识需求较多,对逻辑思维要求较高,对技能要求稍低。

         统计下来,企业对中、高职生的需求,关键总成制造企业约为13,整车制造企业约为12,服务维修企业约为12。对于人才的技能结构,关键总成企业偏重电气化,整车制造企业偏重车辆知识兼顾电气类知识,服务维修企业强调综合能力。

         厂家之间技术封锁,专业建设条件短缺

         据了解,在教育部高职专业目录中,新能源汽车相关专业有两个,分别是装备制造大类中的“新能源汽车技术”和交通运输大类中的“新能源汽车维修技术”,中职专业目录中尚无新能源汽车相关专业。这两个专业2015年在全国分别有21个和17个专业点数,分布在17个省市,布局非常分散;招生人数分别为1636人和809人,规模较小,但招生增量很快。

         目前新能源汽车专业教师绝大多数是从传统燃油汽车专业或自动化等专业自学转行而来,对新能源汽车技术处于摸索阶段,对专业建设缺乏经验。而新能源汽车行业整体处于快速发展和技术探索时期,市场竞争激烈,厂家之间技术封锁,无暇参与院校专业建设,造成学校专业建设所需的各方面资料和条件短缺。

         新能源汽车专业作为新兴专业,家长和学生认可度高,生源较好,招生较为容易。虽然目前毕业生对口就业率比较低,但随着新能源汽车市场的扩大,毕业生转入新能源汽车行业更有竞争优势,因为传统燃油汽车专业偏机械方向,其人才在电气相关方面较为薄弱。

         人才需求类型多样,专业培养目标较窄

         课题组对新能源汽车行业技术技能人才需求与职业院校人才培养匹配程度进行了分析,认为,人才培养目前与行业需求存在差距。

         在培养目标上,新能源汽车技术专业主要面向的是制造企业的一线生产岗位,没有涵盖众多岗位群;新能源汽车维修技术专业主要面向维修和销售等岗位,没有涵盖充电桩等基础设施服务企业的岗位需求。

         培养规模上,由于职业院校专业开设较晚、课程体系不完备、缺乏课程与师资及对行业发展持观望态度等因素,导致人才培养数量偏少,不能满足行业需求。

         培养层次上,职业院校对新能源汽车专业的人才培养层次与需求不符,相比中职,高职培养的人才数量偏少。

         培养布局上,目前新能源汽车整车及关键总成制造企业集中在中东部,尤其是东部经济发达的大城市,销售市场主要集中在实施汽车限购限行的一、二线核心城市并逐步向三、四线城市延伸。当前新能源汽车专业人才需求布局较为集中,而专业布局较为分散。

         课程结构上,职业院校多数没有经过充分调研并进行课程体系的顶层设计,课程结构体系只是在传统燃油车专业基础上增加了若干门新能源汽车专业课,没有针对不同新能源汽车技术路线进行区分,没有针对充电桩等服务企业的相关课程,也没有纳入在新能源汽车上集中运用的智能互联、轻量化等相关知识课程。此外,教学中,对学生的安全防护意识教育不足,缺乏针对电的防护的相关配套设施和考核体系,缺乏针对制造行业,尤其是新技术的安全生产规范相关内容。

         对新能源汽车的专业设置指导意见与政策建议

         课题组提出,各地在开设新能源汽车相关专业时,要坚持省级统筹、顶层设计,破除专业建设动力不足的问题。推进需求传导式改革,以当地企业实际需求作为新能源汽车技术技能人才的培养标准。

         要建立职业院校、地方、教育行政部门、行业、企业共同参与的合作办学、合作治理机制。职业院校可与新能源汽车行业及当地企业共同组建教育集团,建立有地方、行业和相关企业参与的新能源汽车专业指导委员会。

         职业院校应加强专业建设前期调研,有针对性地制定新能源汽车专业定位及培养方案。

         新能源汽车市场发展良好的一、二线城市的职业院校应当开设新能源汽车专业,山东、河南等低速电动车市场活跃地区的职业院校应加快开设新能源汽车专业。高职应增大新能源汽车相关专业招生量,可根据当地新能源汽车市场状况适度超前发展,中职可根据当地市场状况适度发展。新能源汽车技术种类具有多样性,区域化严重,职业院校应主要服务当地企业。应采取“多课程、小课时”的课程结构,体现传统汽车课程和新能源专业课程的复合,建议直接借用现有成熟的电气类课程及评价体系,加强智能互联和轻量化相关知识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