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索教学实招让学生有获得感”

来源:中国教育报发布时间:2017-05-29阅读量:908

    高校思政课听课记    

    北京电子科技职业学院教师潘莉莉的“概论”课,是从学生登上讲台分享时事新闻开始的。

    一脸沉稳的龚同学是当天的新闻分享员,跟同学们分享了关于台海问题的最新动态,迅速吸引了大家的目光,也自然引出了当天思政课的主题——“实现祖国完全统一的理论”。

    潘莉莉适时地将1986年美国记者华莱士抛给中国领导人邓小平的尖锐问题抛给了学生:“台湾有什么必要跟大陆统一呢?”一瞬间,这个略带“挑衅”的问题,引燃了课堂。

    讲台后的投影大屏幕开始闪烁,这是学校给思政课配备的智慧课堂系统正在随机抽选答题学生。一声铃响,看见自己的名字被点亮,一名学生立刻站起来说:“统一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历史上国家统一的时候都是国家强大人民安乐的时候。”

    “为了和平”“经济发展”“民族特质”……全班学生通过手机提交的答案,在大屏幕上实时显示,几秒钟时间,智慧课堂系统就把学生答案中的高频词统计生成一张全新的画面。“为了和平”成为本节课中学生的最多选项,“和平”也成为画面中的关键词。

    在师生充分互动的基础上,潘莉莉正式进入课程内容的讲述。她分别从文化传统、民族情感和民族复兴的历史任务3个层次,阐述了实现国家统一的必要性。从“大一统”意识的由来,到历史上国家分裂与统一时期人民截然不同的命运;从《富春山居图》合璧到台湾诗人余光中的《乡愁》;从国民党老兵分隔40年的爱情到两岸终于实现“大三通”的历史画面……

    课堂结束时,潘莉莉向学生抛出了一道思考题:“习近平总书记说过,两岸关系关键是人与人的交流,最重要的是心灵的沟通。如果要推倒两岸‘心墙’,咱们当代大学生能做些什么呢?”

    这一刻,教室里静得可以听见30多颗年轻的心在跳动。潘莉莉寓情于理的讲授,牢牢抓住了每一个学生的心。

    专家点评

    教育部高等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指导委员会副主任委员、教育部社科司原巡视员徐维凡:

    潘莉莉老师的这节课,主题鲜明,观点准确,内容把握有层次。师生互动热烈,学生表现积极,取得这样的效果与教师对思政课教学方法的探索密不可分。

    课程主题如何从学生们关心的地方切入?教师讲授的理论如何与青年学生容易接受的故事案例结合起来?教师如何借助智慧课堂系统有效调动每名学生的积极性?可以看出,潘莉莉老师想了很多行之有效的办法,把思政课上成青年学生喜闻乐见的形式。

    思政课课堂要讲道理而不显空洞,密切结合学生个人的情感、经历和现实困惑,让学生真正在思政课堂上有获得感。思政课育人,取得实效,有赖于广大思政课教师在实践中探索出更多适应学生现实需要、让学生有获得感的教学实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