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发展,服务云南“辐射中心”建设

来源:中国教育报发布时间:2017-04-11阅读量:1238

    云南机电职业技术学院以“创新发展,构建一流,辐射南亚东南亚,服务‘一带一路’”为指导思想,结合云南省行业转型升级发展需求,系统规划学院“十三五”发展目标和任务,预计投入3.27亿元,建设优质教育资源,健全创新创业体系,提升社会服务能力,全面提高教育教学水平,服务云南建设“面向南亚东南亚辐射中心”。

    集聚优质职教资源

    打造一流品牌专业

    建设一流装备制造类专业。按照“对接产业、优势带动、课程改革、信息化建设、网络化开发”的骨干专业建设思路,重点对接云南先进制造、民用航空、轨道交通等产业发展,优化学院专业设置和专业结构。在已建成的装备制造类优势专业基础上,围绕先进制造服务业建设飞机机电维修、动车机电维修类专业及专业群,引领带动其他专业发展;加强信息化建设,开发网络课程资源库,以“互联网+制造”模式,实现优质教学资源共享,推动教育教学改革。

    建设一流生产性实训基地。对接产业链和生产流程,整合、优化现有校中厂、实验实训室,加大投入和引进力度,建设国家级综合型生产性实训基地和省级“政校企”共建实训基地。健全教材开发、真实环境技能培训、产学研一体的生产性实训基地运行机制,服务骨干专业群技能培训。建立以虚拟仿真系统为支撑的实训中心,搭建开放性、扩展性、兼容性、前瞻性的虚拟仿真实验、实训教学管理和资源共享平台,满足多专业、多学校和多区域开展虚拟仿真实验、实训教学的需要。

    打造一流“双师型”教师队伍。深化职称评聘制度改革,完善培训机制,通过“学历教育+企业顶岗实训”“老中青传帮带”“教产轮训”“校企互聘”等方式,提高教师综合素质;以校企共建为纽带,优化专兼职教师资源库,建成先进装备制造技术技能师资培养培训基地,完成骨干教师国外培训100人次、国内培训400人次,打造一支优质“双师型”教师队伍。

    引进一流校外教学资源。主动对接国内东、中部高职院校,通过搭建师资培训、人才培养、信息资源共享等合作平台,建立校校协同机制,与国内一流高职院校携手发展。引进先进国家职业教育经验和国际先进企业的技术标准,重点建设机电设备维修与管理(中德合作)、机电一体化(中德合作)等国际合作专业。引进美国德州仪器高阶微控制器国际能力认证等智能制造行业国际职业资格证书,将学院打造为区域性国际职业资格培训和认证中心,辐射南亚、东南亚。

    以创新创业为抓手

    提高教育教学水平

    建立创新创业教育的多方联动机制。建立报告联动机制,发挥行业办学优势,用好行业和第三方研究机构的人才供需报告。建立专业预警和退出管理机制,实施需求导向的专业结构和创业就业导向的人才培养规格调整。建立符合学校实际的创新创业激励机制,设立创新创业奖学金,开展创新创业分类培养,启动创新创业优先培养计划。健全学分积累与转换制度,实施弹性学制,将学生参与院级以上活动认定为课堂学习。

    把创新创业教育融入人才培养全过程。以教育部高职专业教学标准为基础,将创新精神、创业意识和创新创业能力作为评价人才培养质量的重要指标,使其融入专业教学质量标准和人才培养方案,贯穿人才培养全过程。根据学院人才培养定位和创新创业教育目标要求,以骨干专业为重点,调整、优化专业课程设置,开发创新创业教育专门课程(群),各专业有至少6门课程融入创新创业内容。在基于工作过程的项目化教学中,使专业知识与创新创业教育有机融合。

    搭建创新创业实践服务平台。搭建跨系、跨专业交叉培养、融合培养的创新创业人才服务平台,培养一支多行业组成的创新创业师资队伍,促进人才培养由单一技能型向多技能融合型转变。整合校内资源,建设大学生创业孵化基地和小微企业创业基地,建立院内生产性实训基地、虚拟仿真实训中心、实验实训室面向在校学生开放制度。借力行业资源,在103个校外实训基地探索建立大学生创业平台。

    产教融合教研相长

    提高社会服务能力

    打造高新技术应用科研团队。依托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虚拟仿真实训中心等实验实训平台,建立科学管用的内培外引机制,组成“云岭学者”“云岭产业技术领军人才”“省中青年学术和技术带头人”“省技术创新人才”等高水平科技人才队伍,发挥“名师”“名匠”的骨干作用。建立应用技术服务团队遴选与培养机制,在大数据、“互联网+”、先进装备制造、航空设备产业等方面形成技术人才品牌。

    开展应用技术研发和职业教育研究。依托学院“云南省高校复杂制造技术研究与应用工程研究中心”开展应用技术研究,促进应用技术的产出与转化。发挥云南机电职教集团作用,整合行业协会、企业、科研单位、学校等多方资源,开展云南重点产业发展与人才需求、国际先进职业标准及证书体系等职业教育前瞻与应用研究,助推云南特色现代职业教育体系构建。

    推动科研资源与服务共享。与云南省高校科技成果孵化转化示范园、云南省高校知识产权管理与服务中心等平台合作,共享学院科研设施、专业团队,服务实体经济发展。依托学院“云南省机电加工省级科普教育基地”,开展现代制造技术科普体验活动,组建青少年制造技术兴趣班,创办“一线制造大讲坛”,提高公众科学素质和人文素质。针对云南产业及“一带一路”沿边国家产业对职业人才培养培训的需求,提供高质量、互动开放式的培训教学,提升服务社会及地方产业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