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毕业论文换副面孔会怎样

来源:发布时间:2016-12-14阅读量:902

    我国各类企业,尤其是中小型民企长期以来对人才重使用、轻培养,重加班、轻“加油”,满负荷甚至超负荷工作,导致员工长期处于疲于奔命的状态,缺乏充电和提高知识技能的“休耕期”,进而严重影响了他们的创新和创造能力。

    在对待职校的态度上,企业一方面坐等“收割”,要求职校毕业生“来之能战,战之必胜”,另一方面,却不愿意提前“施肥”“浇水”“剪枝”,对职校联合培养技能人才的强烈要求视而不见。某些企业倒是挂着联合培养、共同推进专业实践的“羊头”,实际上卖的是见不得人的“狗肉”,将职校学生当廉价劳动力,不但强制实习生加班加点,而且待遇远低于当地最低工资标准。

    为了提高企业主动参与人才培养的热情,许多地方政府和部门都出台了诸多激励举措。然而,一些企业在享受政策优惠和各种补贴后,又以影响企业正常生产、场地有限、自身运转困难等各种冠冕堂皇的理由拖延和婉拒合作,与职校签订的联合培养合同便有名无实,而处于劣势的职校则有苦难言。在冷淡企业面前,职校联合培养人才的热情也骤然降温。

    “校企融合”“产教联动”是职业教育的显著特点和基本办学要求,缺乏相关企业的深度参与、积极配合,无论如何都不可能培养高水平的技能人才。企业表面上精打细算,似乎占得便宜,既省略了人才培养过程,也大大压缩了人才支付成本,却难以获得自身急需的技能人才,无意中坠入了一个双输的陷阱。

    各级地方政府在鼓励、支持企业参与职校人才培养的同时,应预置严格的条件和规则。只有那些主动与职校联合培养人才且效果明显的企业,才能享受政府的优惠政策和相关补贴。如果连续多年保持良好状态,还可享受更多实惠(包括减免税费等)。至于那些只求索取而未履行联合培养人才职责的企业,绝不能享受各种优惠政策和补贴。情节严重的企业,则自动进入政府的“黑名单”,在融资、贷款、用地等诸多方面受到严格限制。简言之,胡萝卜与大棒共同作用,才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当然,最重要的是要出台相关法律、法规,明确规定企业参与人才培养的责、权、利。与一般政策相比,法律、法规的拘束力更明显、刚性更强、更具可操作性。在这一方面,职教发达国家的做法值得我们认真学习和借鉴。

    在德国,无论是国家还是各州、市,都有相关的法律、法规,来规定和要求企业参与人才培养,履行企业应尽的义务,同时享受相关权益。正是有了日益完善的法律、法规,企业在参与联合培养人才的同时,也获得了政府的支持,更有源源不断的高技能人才回馈企业、推动企业和社会发展,从而形成“企业-职校-学生-产品”之间的良性循环,为“德国制造”这一经久不衰的世界品牌奠定了坚实的基础。英国、法国、瑞士、日本等职教强国,无一不是如此。

    在美国,校企合作培养技能人才是其职业教育的核心内涵。这一模式始于上个世纪70年代,兴盛于8090年代,其后有所淡化。在最兴盛的80年代中后期,有多达14万家企业主动配合职校,成为技能人才培养的重要基地,并形成了合作教育、合同制教学、职业实习、服务实习、注册学徒等校企合作模式,其中以合作教育影响最大、成效最显著。在校企合作过程中,政府发挥了桥梁和纽带作用。

    硕士、博士论文尚且不尽如人意,本科生毕业论文是否取消至今争论不休,为什么高职毕业论文雷打不动,仍是主流?

    毕业论文(工科称“毕业设计”)作为教学环节,要服从和服务于教育类型的功能和定位。从高职教育的功能和定位来看,高职教育是职业教育,不是研究教育,其培养的是以就业为导向的技术技能型人才,与研究生教育不同。其毕业综合考核,作为高职教育最后一道门槛,理应突出实践动手操作能力和技术应用能力,而不是纸上谈兵、空发议论“炮制”论文。

    从高职就业岗位和用人单位需求来看,高职生一般就业于生产建设一线岗位,不从事工程设计和科学研究,不需要撰写论文。用人单位也没有对高职毕业生撰写学术论文的能力要求。

    从学历层次纵向比较来看,我国本科生毕业论文由于“抄袭”和“拼凑”注水普遍,存在存废之争;而对专业硕士研究生,教育部早在2011年就提出,用工程报告或工作总结代替毕业论文。本科生、研究生层次尚且如此,对于无论是学习基础,还是教育年限都远不如他们的高职生来说更没有必要写毕业论文了。

    实际上高职生也写不好毕业论文。某省教育厅抽查被学校认定合格的2015届某工科专业350篇高职毕业论文,合格率仅46.3%。需要说明的是,由于该省教育厅提前一周通知学校报送抽检论文,学校为了自己的声誉,要求老师们对抽检到的论文用一周的时间进行润色和加工,如果没有老师这一周焦头烂额地“捉刀”,合格率会更低。高职学的都是基础性知识,工科学生不做工程和实验,怎么可能写出高质量的论文来?让没有工程经验的高职学生写出一篇查重率不高于20%的论文,确实有点强人所难。

    高职生不写毕业论文,是否不完整?从国外来看,在美国等国家,高职生、本科生、研究生都不需要写毕业论文;从国内来看,我国高等教育自学考试专科层次至今不需要写毕业论文,我国八九十年代的专科教育也不需要写毕业论文。

    高职生可以用三年所学知识和技能制作“毕业作品”替代“毕业论文”,烹饪专业毕业时可以制作一桌特色饭菜,音乐专业的可以举办一场“音乐会”,新闻专业的可以在报纸上发表一些新闻作品,美术专业的可以举办自己的“画作展”,展示自己的所学所得。

    工科专业的学生可以利用专业知识申报专利、进行案例分析、制作新产品和新装置,以及在全国和省级职业技能大赛获奖等。撰写专业对口顶岗实习报告,针对顶岗实习中发现的问题,提出自己的整改建议和改造方案。对创业的学生,也可撰写创业实践报告。

    然后,由学校老师和用人单位的专业人员一起对学生的“毕业作品”进行答辩,尝试将毕业答辩和企业入职面试有机结合起来。

    可见,高职生取消毕业论文后,不是标准要求降低了,而是更高了。毕业考核更加务实,更加有针对性,更能体现职业教育的特色,毕业质量不仅不会降低,反而会大大提高。

    毕业考核,本是学校的办学自主权。然而,高职生能否取消毕业论文,学校说了不算。一些省级教育主管部门至今每年都要对全省高职高专的毕业论文进行抽查抽检,通过抽查抽检强化毕业论文的撰写。老师的高级职称评审权限都在逐步下放到高校,为什么一些省级教育主管部门却抱着高职毕业论文抽检的权力不肯撒手呢?建议取消高职毕业论文,回归职教本位。

    (作者系南京科技职业学院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