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生主体被忽视,实训课堂效果打折

来源:中国教育报发布时间:2016-09-20阅读量:1138

        提高学生培养质量需要课堂教学质量的保证,而要保证课堂教学质量,课前的教学设计必须做好,这是教师上好一次课的关键所在。当前,很多中职学校的教师都很重视课堂教学设计,但时常也会由于欠缺深入思考,“习以为常”地忽视一些基本问题。笔者以中职学校电子技术应用专业二年级的实训课“万用表组装”为例,查找课堂教学设计中容易被忽视的基本问题。

    第一,忽视学习需要分析与课堂教学目标的关系。

        学习需要分析是课堂教学设计的关键,教师要先分析本堂课的教材内容、教学任务和教学对象,然后再根据分析结果确定本次课的课堂教学目标。在“万用表组装”实训课中,部分教师虽然分析了以上三方面内容,但分析结果却没有与课堂教学目标进行必要的关联。比如:看到教材或教学大纲中有每一次课的教学目标,就不做任何修改原样写在课堂教学设计中;将学习需要分析当成任务完成,缺乏对学习需要分析与课堂教学目标关联的深入思考;对课堂教学目标分层缺乏了解,没有深入思考实训课的知识技能目标可以分成“能做、会做、做好”等不同层次,进而没有针对难度不同的教学任务和能力程度不同的学生设立不同层次、具体的课堂教学目标。

     第二,忽视课堂教学目标与教学对象的关系。

        课堂教学目标的确立是基于教学对象学生的,学生是达成课堂教学目标的行为主体,但部分中职教师却在表述课堂教学目标时,时而以学生为主体,时而以教师为主体。同时,课堂教学设计表述须具备行为主体、行为动词、行为条件和表现维度四个方面,行为动词必须是可测量、可评价、具体而明确的,为课堂教学评价提供依据,但部分中职教师却没有思考课堂教学目标简洁、有效的表述方式。以“万用表组装”实训课为例,在“学生能正确认识万用表组件”“学生能检验47型万用表各模块和工具耗材的品质和数量”“学生能严格按照装配规程实施装配”“培养学生积极合作、协同完成任务的能力”四个教学目标中,前三个目标属于知识与技能目标,目标行为主体是学生,第四个目标属于情感态度目标,行为主体是教师,从这一细节反映出,在教学设计中“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理念还没有得到真正落实。而且第一个目标的表述中,行为动词“能正确认识”模糊,与行为动词可测量、可评价、具体而明确的要求有差距,其他三个目标的行为动词表述也存在同样问题。

     第三,忽视课堂教学目标与学生所在年级、班级的关系。

        课堂教学目标是落实专业培养目标和课程目标的具体实践,即在知识技能目标、过程方法目标、情感态度目标三个维度上将专业培养目标和课程目标系统分解到每一个学年,再分解到每一门课、每一次课中,通过整体实施来实现目标的达成度。部分中职教师在制定课堂教学目标时,非常重视知识技能目标的系统分解和整体实施,比如会对本次课所学知识技能与前次课、下次课进行比较分析,但对过程方法目标、情感态度目标则多从本次课涉及到的方面来确定,很少思考这两类目标的连贯性。以“万用表组装”实训课为例,第四个教学目标“培养学生积极合作、协同完成任务的能力”,仅表述了情感态度要学生怎样做,但对怎样做的行为描述不具体,没有体现是情感态度的认同,还是体会、内化。而且在学习需要分析的教学对象分析中,“经过前两个学习活动,团队状态基本稳定,工具的使用没问题,焊接质量基本能达到要求”的描述也没有涉及到情感态度,没有思考过本次课的行为主体是二年级学生,这些学生经过一学年的学习在情感态度上完成了哪些目标,通过学习这门课要巩固哪些已有目标和完成哪些既定目标;也没有思考过本次课对于同一年级不同班级的学生,需要针对这些目标进行哪些调整和细化。因此,目标缺乏可操作性,不能进行测量和评价,是一个放在任何一节课中都可以用的“万用目标”。

    第四,忽视课堂教学目标与教学过程实施的关系。

       课堂教学目标是一次课程实施的灵魂,教学过程实施的设计要紧紧围绕每一个目标进行设计,将目标落实到教学过程的各个环节上。目前,很多中职实训课教材采用“项目-任务”教学法进行编制,教学内容按工作任务流程进行编排,其任务实施、教学过程实施是基于通识目标达成,而非具体到某所学校某个年级的某一个班。因此,部分中职教师往往只注意到课堂教学目标是教学设计中的一项要求,而对目标具体落实在教学过程的哪些环节上思考不多。比如,“万用表组装”实训课教学过程分为复习和新课两个部分,通过“讲解-教师演示-学生操作-成果展示”四个环节组织进行,目标一“学生能正确认识万用表组件”没有描述学生认识组件的具体方法和认识程度,无法判断教学过程实施的效果及目标的达成度;目标二“学生能检验47型万用表各模块和工具耗材的品质和数量”表述不清晰,且在教学过程和教学内容中都没有相关描述,这些都反映出,部分教师还缺乏对课堂教学设计的把控和内化。

    第五,忽视课堂教学目标与教学评价的关系。

        课堂教学目标既是课堂教学的起点,也是课堂教学的终点。确定教学目标的同时,需要思考目标实施过程和结果的评价,思考评价的工具、项目等,即要把一个行为目标分解成一系列的任务与活动,这些任务与活动过程具有可测量性,产生的结果也具有可测量性,同时通过设计测验项目来评价目标的达成度。在“万用表组装”实训课中,部分教师由于忽视课堂教学目标的具体化和针对性,一部分课堂教学设计对目标实施过程如何评价、结果如何评价缺乏深入思考,另一部分课堂教学设计按照“任务书”设置的评价内容进行,评价中多强调结果,对及时、细致、精确的过程评价思考较少,达不到应有的评价效果。

    从以上“万用表组装”实训课堂教学设计中存在的问题反映出部分中职教师:第一,缺乏对教育教学基础理论及课堂教学设计基础理论的掌握;第二,课堂教学设计的系统设计能力不强;第三,课堂教学反思的意识不高;第四,对课堂教学设计的重视程度还不够。因此,课堂教学设计还是中职教育教学中的一块短板,需要下大功夫补齐。

        首先,健全中职学校教师岗位基础能力培训制度,补齐教学设计短板。中职学校的专业课教师多毕业于相关专业领域的本科院校,缺乏教育教学理论的系统学习,需要有计划、有步骤地强化非教育教学专业教师的培训,实施中职学校教师岗位基础能力培训制度,着力落实专业课教师教学基础能力的提高。

        其次,开展教学设计专项系列培训,切实提高教师教学能力和水平。教学设计是教学系统过程的系统化规划,需要教师在教学实践中不断学习、掌握、运用。教学设计的学习不是一个时段可以完成的任务,需要连续、持久的培训。因此,要开发适合职业教育特点、符合职业教育教学需求的教学设计培训模块,建立职业教育教学设计专项培训制度,分阶段、分专题地对具有不同教龄的教师进行专题培训。

        再其次,组织教学设计案例分析与反思,重点突破难点和问题。实践是提高教学设计能力和水平的最佳路径,对典型课堂教学设计案例的分析与反思是有效提高课堂教学设计能力和水平的重要方式。教师要学会用“问题意识”来检查、分析课堂教学设计中遇到的难点和存在的问题,用“问题导向”来调整、优化教学设计。

        最后,搭建职业教育教学交流互动机制,扩大畅通学习交流渠道。可以充分发挥全国职业院校信息化教学大赛、全国职业院校视频公开课程大赛等项目作用,加强赛前引导、赛后交流工作,同时运用信息技术,建立课堂教学设计专题交流平台,让教师能“时时交流、处处交流”,及时有效地解决遇到的困难和问题,创建“想交流、能交流、会交流”的互动机制。

    (作者系天津市教育科学研究院职成所副研究员 耿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