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个三”读懂一体化课程模式

来源:中国教育报发布时间:2016-09-13阅读量:1311

     一体化课程模式是以综合职业能力为培养目标,以学习领域为课程脉络,以项目课程、学科课程等多种课程形式为补充,以“合作学习、自主学习、探究学习”为基本教学策略,以发展性评价为教学评价方式,按照职业成长规律、教育规律、学习规律,整合融通的课程和教学体系。它以“能工作、体系化、有动力”为课程模式的内涵本质,主张扩展化、过程化、多元化的“三化”评价体系建设,体现自主学习、探究学习、合作学习、做中学、做中教的教学策略,使我国职业教育在课程开发、课程实施、课程评价方面都有了质的飞越。因此,加强其推广研究,使其成为具有中国特色的职业教育课程模式,将是中国职业教育走向世界的重要性基础工作。

    “三个特征”认识一体化课程的内涵实质

    一体化课程模式从内涵实质来说,可以概括成三句话,即:能工作、体系化、有动力。

    “能工作”说的是一体化课程的目标指向,即能够帮助受教育者工作的课程才是一体化课程。胜任岗位工作的综合职业能力可分解为专业能力、方法能力和社会能力,一体化课程对应了专业方向课程、通识通用能力课程等,这就明确了包括文化课、活动课、拓展课在内,所有类型的分立课程都属于一体化课程的范畴之内。因此,我们可以给一体化课程下个描述性的判断定义:凡是能够促进形成工作能力的课程就是一体化课程。

    “体系化”是对一体化课程系统性特征的定义,强调其是系统化的课程体系,用数学函数概念来说明,可以描述为:一体化课程和单一课程(科目)是集合和元素的关系,是函数和自变量的关系。系统论两个重要的原理,一个是总体大于局部之和,一个是系统中的各个元素间要有能量的交换。一体化课程作为课程体系,在制定教学计划和课程标准时就要充分考量各分立课程的衔接与搭配,以达到课程的充分整合和融合。

    “有动力”是指一体化课程在学习上的动力特征。一体化课程的学习动力来自课程教学策略上的科学设计,“任务引领”和“行动导向”作为一体化课程总的教学方针,使学习变成一个主观能动的自我实现价值的过程。这种设计既符合形成综合职业能力的职业成长规律过程,更符合职业学习的学习规律,特别是符合职业院校学生的学习心理建构基础和学习习惯。在“听、看、论、做”四种学习方式中,“做”的效率是最高的,一体化课程教学策略,在设计课程时就要求“做中有听,做中有看,做中有论”。

    “三化评价”构建一体化课程评价体系

    首先,一体化课程模式要体现评价内容的扩展化。学生学业不仅要评价基础理论、专业技能,而且要把学生的自我管理能力、学习能力、团队合作能力、职业态度等现代职业人基本素质列入评价目标。评价的内容既有量的评价,又有质的评价。

    其次,一体化课程模式要体现课程评价方式的过程化。要使课程评价贯穿于教学过程的始终,成为教育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评价要以学生发展为核心,注重评价的过程性、形成性、诊断性和调整性功能,既关注学生的学习成果,又关注学生的学习态度、方法和经历体验。

    再其次,一体化课程模式要体现课程评价主体多元化。在评价过程中,可以采用教师评价、学生自评、同学互评、企业和社会评价等多种方式,使学生评价更为真实、科学。多元化的评价既可以增强评价的诊断性功能,也会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根据“三化评价”原则,可以改革职业学校的考试制度,调整考试内容,增加有针对性的能力测试,修订学生成绩手册,把学生日常的自我评价、小组评价、教师评价作为重要的评价要素。同时,把综合职业能力中的专业能力、方法能力、社会能力也分别体现在学生胜任工作、处理社会关系和自我积极心态等评价维度上,各单一课程都与这三个目标联系起来,分阶段、按学期、学年考察和测评学生的三方面能力。使综合职业能力变成可观察、可控制、可测量的课程目标,由此,综合职业能力目标就能成为可在教学中体现的重要指针。

    “三个建设”拓展一体化课程实施道路

    第一,综合课程配套资源建设。一体化课程体系的硬软件资源配套既需要高屋建瓴的“顶层设计”,更需要严谨细致的长时间周期性建设和完善。包括职业院校所有专业的人才培养方案、课程方案、课程标准、课程教材文本、教师参考书、一体化学习站、数字化教学资源等等,这都将是一体化课程模式的重要建设内容。

    第二,教师一体化课程实施能力建设。无论是什么样先进的课程模式,最终都要通过教师在课堂教学中来实现。教师是推进一体化课程模式改革,抑或是制约一体化课程模式改革的“双刃剑”,是一体化课程模式实施的关键点。开展长期、系统、持续强化的一体化课程模式教师培训是必须开展的工作。

    第三,一体化课程模式中学生能力测评体系建设。一体化课程教学改革的最终受益者应该也必须是学生。学生受益集中体现在学生能力的提升上。建立科学的学生能力测评模型是诊断和改进一体化课程模式的需要,由此才能从定性和定量两个维度不断肯定和发展一体化课程模式改革工作。

    (作者系承德工业学校副校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