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教应有“实践第一”的课程观

来源:中国教师报发布时间:2016-05-20阅读量:1236

  陶行知先生说过:“先生拿做来教,乃是真教;学生拿做来学,方是实学。”强调实践的重要性,不仅彰显了实践对于认知的意义,而且对于职业教育设计、实施和评价“教、学、做一体化”的课堂教学很有启迪。

  什么样的课程观决定了什么样的课程行为。中职学校的学生文化基础相对薄弱,但思维活跃,喜欢动手操作。实践第一的课程观,是改变传统的以教师和教材为中心的课堂模式,围绕学生的主体地位,通过让学生“做中学”、“学中做”或“实操演练”,凸显实践对认知的推动力,唤醒学生学习的内驱动力,调动学生学习的自主性,实现课堂学习的合作性、探究性和创新性。因此,课程必须突出专业特点和职业特征,课程内容要与职业标准对接、与生产过程对接、与岗位需求对接;教师教学理念要从关注“教”什么转变为关注学生需要“学”什么,学习任务要从职业需求中来,从工作岗位中来,从生产任务中来。着眼于学生未来的职业需要,优化教学设计、教学手段与教学资源,采用不同的组织形式,选择适当的教学方法,真正让课堂“活”起来,让学生“动”起来,学生才会变“要我学”为“我要学”。

  近年来,云南省红河州民族师范学校积极推动专业设置与产业需求对接,课程内容与职业标准对接,教学过程与生产过程对接,毕业证书与职业资格证书对接,职业教育与终身学习对接等“五个对接”,建立专业教学标准和职业标准联动开发机制,建设对接紧密、特色鲜明、动态调整的专业课程体系,将课程分为基础课、专业课、任选课、综合实践课等4部分,其中任选课又分为若干模块。例如学前教育专业,学校设计了“音乐模块、舞蹈模块、美工模块、保教模块、拓展模块”等5个模块,学生从第三学年起,根据自己的爱好、特长在前4个模块中选学1-2个模块。通过模块教学,让学生发现、发展自己的特长优势。理论与实践一体的课堂让师生之间、生生之间产生交流、交锋、交融,不仅让学生学以致用、学有所获,而且学有所乐、学有所趣;不仅让学生获得良好的专业技能,而且获得过程的体验、精神的成长、人格的健全。

  教育对学生的影响是整体的、潜移默化的,因此办教育实质上是为师生提供一种成长的环境,其途径是显性和隐性的课程。设计和实施“实践第一的课程观”,学校已经从理念走向了行动,还要进一步从知本走向能本、从课堂走向课程、从传统走向现代。因为,人不是知识的容器,学知识是为了增长能力,从知识本位向能力本位转型是实践第一课程观的应有之义、必然之举;实践第一的课程观必然导致课堂转型,推动从“被动学”到“主动学”的转变,从“学什么”到“怎么学”的转变;实践第一的课程观要满足学生的多元发展需求,必然要开发校本课程,如果说课堂学习内容是学生的“规定动作”,那么开发并构建校本课程体系就是给学生提供“自选动作”。因此,职业学校不仅要开发校本课程,而且还要开发班本课程、生本课程,实现课程理念、课堂模式、组织形式、教学方式同步有效的整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