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转课堂的本质是什么

来源:中国教育报发布时间:2016-05-06阅读量:1535

     教学理念的翻转。翻转课堂可以根据其追求怎样的增值,把它们分为两种类型。一是完全习得学习型。在这种翻转课堂中,通过在线学习的方式预习之后,教师组织达成度高的学习者对不能充分理解的学习者,选择个别辅导的方式展开面对面的活动。二是高阶能力学习型。根据美国学者布卢姆教育目标分类学的主张,教学内容不仅是要求掌握记忆、理解、运用的低阶认知能力问题,还要求掌握诸如分析、判断、创造之类的高阶认知能力,教学目标本身发生了变化。从斯坦福大学医学部的实践看,高难度能力的习得,被置于高等教育界称之为“能动学习”的学习流程中——即在阅读、作文、讨论、问题解决的活动中,进行分析、综合、评价这样的高阶思维课题。中小学的课堂教学则致力于经过系统梳理的被称为“21世纪型关键能力”的教学框架。这就是,思维方式——创造性与革新性、批判性思维、问题解决、决策、学习能力和元认知。工作方式——沟通与协同。工作的工具——信息通信技术与信息素养。生存技能——市民性、生活与职业、个人及社会的责任。为了培育这些高阶能力,学生必须展开合作解决课题的活动,这样,协同学习必然成为课堂教学的基本方式。

        教学流程的翻转。在传统课堂中所谓的“教学黄金律”,就是学生在家中精心预习,在课中补强预习中不理解之处,在家中复习课上习得的知识,反复练习,形成“预习→上课→复习”的连锁。但在翻转课堂中借助教学视频的运用,瓦解了这种“教学黄金律”。以英语为例,按照教学黄金律,在预习阶段英译汉,上课时确认自己准备好的翻译,课后复习习得的内容或者纠正错误的翻译。但在翻转课堂中,预习阶段就已做好了英语课文的解读,课上不过是加以确认的测验,或者是确认不理解、有争议之处。结束之后,学生就有可能进行超越教科书水准的发展性课题。就是说,在翻转课堂中,“预习+讲解(观看教学视频)→课中的复习与运用”成为新的“教学黄金律”。当然,不同的学科,方法会有所不同。比如在传统的数学课中,大体是“上课→家中复习与练习”,离所谓“教学黄金律”的状态相去甚远。但在翻转课堂中,通过运用教学视频,可以确凿地实现新的“教学黄金律”。在预习阶段里,每一个学生可以借助教学视频来观看学习中的难点部分,经过有所侧重的预习之后再上课,形成“预习→上课→复习”的教学周期,从而提升教学的效果。从本质上说,旧的“教学黄金律”旨在“知识传递”,仅仅满足于教师如何有效地传递知识就足够了。但新的“教学黄金律”旨在“知识建构”,衡量教学有效与否的标尺就在于学生是否学会了思考,能否直面真实问题的解决。

        教学关系的翻转。在翻转课堂中教师的作用发生了戏剧性变化:学生是主体,教师不是主体。教师的作用从“教学内容的授予者”改变为“支撑学习的教练”,亦即教师从“灌输者”的角色变为“支援者”的角色。倘若教师一味地借助自身的权威解释既有知识,追求既定的唯一的标准答案,那么,学生原本应当围绕课题展开的多元侧面的思维活动就会戛然而止,教师给出的标准答案只能掩盖学生的疑问与兴趣,阻碍学生的自我发问、自己诚实地回答问题这一学习的核心活动。在有效地暗记标准答案的学习中,人的主体思维是发展不了的,轻轻松松的知识灌输只能摧垮学生的主体性学习。翻转课堂增加了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的交互作用。在翻转课堂的场合,观看视频、提出疑问是学生的责任;教师在课堂里应当展开应有的跟踪考察,但解答问题、发表见解也是学生自己的责任;学生凭借自身的力量能够确认解答,不再是机械性地完成作业,而是拥有了学习的兴趣。而在拥有双向互动的协同学习以及个别学习的指导作用之中,恰恰赋予了教师存在的意义,其重要性将会越来越大。

        教学效果的翻转。传统的教师讲解中心的教学只关注优才生,所谓的“差生”往往是被边缘化的。翻转课堂终结了这种“划一教学”模式,实现了“协同学习”,有助于打破划一教学的负值或低值,发挥教学增值的效果。翻转课堂教学可以真正实现优质的教学:其一,优质的知识,不是死记硬背的僵化的知识,而是基于体验、基于理解的知识。其二,不是满足于低阶认知能力,而是高阶认知能力。这就超越了传统的应试教育的知识观与学习观。或者说,超越了“双基”的概念。这就为摆脱“表层学习”,使每一个学生真正进入积极的知识建构、高阶思维的“深层学习”的境界,提供了前提条件,这也是当今时代倡导“核心素养”的基本诉求。翻转课堂是一种指向“终身学习者”的培育,引领学生的主体性的教学方式,拥有缔造教育的未来的能量。(节选自钟启泉《翻转课堂新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