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外贸祭出“工匠精神”

来源:发布时间:2016-04-18阅读量:827

   中新社广州4月16日电(记者李晓喻)出口形势冷暖交织时,越来越多的中国企业开始祭出“工匠精神”。

   2016年中国政府工作报告首次明确提出,要培育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增品种、提品质、创品牌。

  当前,中国外贸“乍暖还寒”。尽管3月当月,中国进出口总值同比增长8.6%,其中出口9个月来首现正增长,但从一季度整体来看,外贸仍延续“双降”态势,其中出口下降4.2%。用中国对外贸易中心副主任徐兵的话说,眼下中国外贸形势“更加严峻复杂”。

  实际上,困境早已出现。世界经济复苏步履维艰,主要贸易伙伴需求低迷,要素成本持续攀升,凡此种种都使中国企业“跷着二郎腿做外贸”的轻松日子一去不复返。



  在此情况下,用“工匠精神”打磨“中国制造”,重塑新优势成为不少企业的共同选择。用江苏春兰进出口有限公司总经理高元甲的话说,外贸形势越是不景气,“工匠精神”就越发重要。

  “工匠精神”,意味着对“乱花渐欲迷人眼”的商机懂得取舍。

  在高元甲看来,“工匠精神”的第一大要义就是专注,把该做的事情做到极致。“否则,精力分散的后果就是‘蜻蜓点水’,哪个都做不好。”

  “我们走过一段弯路,才意识到贪多求全不可取。必须用工匠精神,脚踏实地开拓市场,认认真真坚守主业,而不能什么都想涉足。”一家老牌照明公司的副总经理对记者坦言。

  “工匠精神”,意味着勇于打造自主品牌。

  一家灯具公司的销售经理告诉记者,现在“人民币汇率贬多少,客户就要求价格降多少”。在同行业企业竞相压价的情况下,公司几乎没有议价能力,只能同意。

  “只有创造中高端品牌,才不致陷入低水平的恶性竞争无法自拔,才能在激烈的竞争中拥有一定的议价权。”主营电动车的雅迪进出口有限公司部长屈鹏飞对中新社记者表示,品牌建设和维护之路“很不好走,但一定要走”,因为这是未来发展的根本方向。

  谈及如何树立品牌,广东格兰仕集团有限公司海外市场总监刘清宇认为,品牌的素质决定于人,过硬的品牌离不开过硬的员工。

  “光靠‘机器换人’是做不出好产品的。”刘清宇介绍,格兰仕现在每天都有三四千工人在接受各类技能培训。“要让劳工变成技工,即使只是拧螺丝钉,也要当拧螺丝钉的专家。”

  但要拾起“工匠精神”,中国企业也面临不少困惑。

  最大的烦恼源自知识产权保护仍相对薄弱。

  “我们花费大量心思研发出的几款新产品,最快不到三个月市场上就有仿制品出现”,屈鹏飞一脸苦笑,“这样一来,公司的大笔投入就付诸东流了。”

  高元甲也表示,同行“恶意copy”已成当前妨碍中国企业创新的一大“痛点”,政府应进一步加大知识产权保护力度,让认真当“工匠”的企业没有后顾之忧。

  中国官方也意识到这一点。今年政府工作报告明确提出,要加强知识产权保护和运用,依法严厉打击侵犯知识产权和制假售假行为。

  让福建南孚电池有限公司国际贸易总监孔宇头疼的是,国内采购商最关心的往往是产品价格,而不是质量和性能,“这让企业很难坚守工匠精神”。

  “只有市场土壤肥沃,工匠精神才能开花结果。”孔宇说。(完)

   来源: 中国新闻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