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难题解决途径:“走下去”和“请进来”

来源:发布时间:2010-11-26阅读量:903

     高立增是京煤集团大台井煤矿测量科的副科长,他的另一个身份是北京工业职业技术学院的企业指导人,也就是学院的兼职教师。这个身份可不仅仅挂个名那么简单,他们不但要指导学生实际操作,还负责给学生的实践考核打分。

    20108月的一天,高立增又来到木城涧煤矿下井,几十米的井下是他经常出入的地方。不过今天的下井有点特别,因为今天跟他一块测量的是一帮学生。“咱们测经纬仪导向你必须有两个点,一个是仪器这儿,一个是后视点,然后咱们才能观测。”给学生们做演示的时候,高立增显得耐心又细致。据木城涧煤矿的相关负责人介绍,学院的学生几乎每年都分上半年和下半年到煤矿的实习基地来实习,熟悉井下环境,熟悉操作方式。

    据了解,在北京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像高立增这样的老师,学校还有不少。“企业指导人已经成为我们“双师型”师资队伍建设中的一部分,我们教师队伍建设要求具备双师结构型的队伍,企业指导人是其中的主要力量。”副院长刘兰明介绍说,随着企业对学生技能要求的提高,学院聘请了越来越多的企业指导人。对于具有一线生产经验的人才,学院则直接把他们充实教师队伍中来。

    教师下企业解决“教什么”的问题

    作为一家有着多年历史的职业学校,在这些年的建设过程中,订单培养、校内产学一体、工程实践不断线,不同方式的校企合作为人才培养模式搭起了崭新的平台。到目前,已经有近2000家校企合作单位,保证了学院的学生有充足的学习实践。但是在实践中,“教什么”的问题时常困扰着学校老师。在信息工程系的刘业辉老师看来,这个问题十分严重。

    刘业辉表示,从毕业生反馈的情况来看,以前老师们为学生设计得太多,课程讲得太多,课程涉及到很多专业内容,而有些课程内容在学生到了工作现场之后,可能根本用不上。

    1993年分配到学院,刘业辉一直在信息工程系从事通讯技术的教学工作,是学院专业带头人。不断反馈的意见让他对以往的教学内容产生了质疑。2007年,北京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入选国家示范性高职院校建设计划立项,解决“教什么”的问题迫在眉睫。

    “对通讯专业的课程开发来说,这项工作确实很有难度,一个原因是能够借鉴的东西非常少,国外的职业教育做得比较好的,也主要集中在机电、建筑等专业领域,而从国内看,通讯这一块的课程开发和改革也还是比较少,走在最前面且水平高的学校非常有限。”刘业辉说。

    就在刘业辉和他的团队为课程改革艰难推进的时候,一个新的契机来临了。20085月,学院和中兴通讯公司签订了校企合作协议,在学院成立中兴NC学院。一时间,企业因素在课程中的分量骤然加重。

    中兴学院的张勇老师说:“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我们要围绕一个非常核心的目标,这个目标是什么呢,就是中兴通讯的岗位技能认证,也就是NC认证,认证是我们整个学历教学培养的一个方向和目标。”

    围绕着认证来构建一个完全职业化的课程体系,需要了解企业生产流程、岗位标准、技能要求等每一个细节。要求对企业的了解细化到如此地步,职业院校的老师显然远远没有达到。此时,刘业辉才意识到,老师们一直在学校从事教学,到企业去锻炼的机会还是太少了,也因此对企业的技术、企业文化等实际上的感受都非常少。为了尽快缩短教学与实际的差距,刘业辉和和他的专业团队利用寒暑假时间,一头扎进企业进行调研,而中兴通讯公司也派工程师参与学院的课程体系改革。

    对于老师深入企业,学院出台了一系列的硬性规定,比如学院明确提出了教师实践锻炼的具体要求,建立了考核标准,成立产学合作办公室,全面负责教师企业锻炼的岗位落实、过程检查和结果考核等工作,规范了组织实施程序,使教师下企业顶岗实践落到了实处,明显提升了专业教师的实践教学能力。

    信息系主任王怀群说,这种改革对老师的教学理念是一个很大的冲击,因为这种课程开发的理念和以往我们的授课方式,方法、内容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可以说首先要洗脑,即需要老师从认识上进行转变。

    也正因为如此,在教师设计课程的过程中,必须要请企业的人来参与。“有时候,我们把想要开发的课程拿出一个框架,跟企业进行讨论,有时候因为理念不一样,甚至在讨论的时候就吵翻了天。”然而正是在这种反复论证的过程中,通讯技术专业确定以数据网络、交换、光传输、移动4个主要技术领域为核心,并以此构建了基于工作过程的职业化的课程体系,新的课程体系的构建让老师的教学理念发生了很大的变化。

    谈到此,刘业辉深有感触地说:“我们教师的思维在不断地强调开放,因为企业的标准,包括职业的鉴定标准也在变化,课程内容也需要随时更新和调整。因此,我们的课程开发实际上是分阶段性的,不断伴随着技术的升级而变化,中兴学校目前确定的是每两年整体的教材要更换一次,更换一个版本,以后有可能还要更快。”

    除了中兴学院,机电系老师也通过三年的示范性建设,在工程测量技术、机电一体化技术、通信技术、安全技术管理、建筑工程技术专业这5个重点专业上构建了立足于工作过程的课程体系。

    实训指导教师应该拉开层次

    除了让在学校老师走出去,学院也让企业的技术能手走进来。郭凯曾在全国汽车维修技能大赛上多次夺冠,是一家4S店工程师,如今他成了机电系汽车实训室的一名指导老师。

    郭凯说:“因为都是从事汽车行业,所以在企业当中能用的技术也可以运用到学校当中,传授给学生,这个过度还是比较流畅的。”

    “既能下车间、又能上讲台,既是能工巧匠、又是专家学者”的双师队伍,是实现学生技能培养的关键。据了解,近些年,学院除了通过专业带头人培养、骨干教师培养、青年教师实践锻炼、教师进修提高等措施,还大力引进技能人才,使专业课教师均具备企业工程师的素质。

    院长陈建民表示,在双师型的师资队伍建设方面,学院校内的教师和企业聘用的教师已经达到了11。聘用的企业教师在完成我们安排的实践教学和实训教学方面发挥了很好的作用,尤其是在指导学生实习实训,在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方面发挥了很好的作用。

    “学院招聘外聘的老师,需要他们既有非常丰富的工作经验,同时要掌握一定的教育学生的能力。例如,在汽车装配过程中,把每一个零部件的功用和有可能在装配过程中产生的缺陷,要给学生讲清楚。作为外聘教师,语言表达能力是很重要的,尤其是专业技术语言的表达能力,以及人际关系的协调能力和管理能力等,这些都是我们考察的关键。”机电系副主任刘小明说。

    为了给学生们提供了一个真实的企业环境,把真实的加工和真正的生产过程放在学校的实训车间,近日,机电系的模具实训车间刚刚聘了13位实训指导教师。“在这个过程中要追求合格率,而学生上手会影响工期和产品质量,这些成本都由企业来承担。”刘小明说,“我们会尽量利用合理的加工成本支出,得到我们想要的真实的训练过程。”

    在实训车间,我们见到了一位年龄看上去不大的小伙子。刘小明说,这是他在一家技工学校找的工人刘师傅,今年刚刚20岁出头,是一名熟练的一线机床操作人员,他的长处是操作熟练,动作干脆利落,十分规范和标准,而且不拖泥带水。“由他来辅助我们实习指导教师,效果特别好,在真实的产品加工过程中,教师让他演示一个动作,完成一个快速加工的过程他能够胜任,出来的工件质量很高。”

    在刘小明看来,面对学生的实训基地,什么层面的教师都应该有,除了有技术主管、工程师之类的高管,也需要在一线岗位上能够熟练操作的工人,只有如此才能实现真实的产品加工过程。

    据了解,目前,学院聘任行业企业的专家、工程技术人员和能工巧匠作为兼职教师,使兼职教师总数达到了370人,改善了专业教师队伍结构。对于兼职教师,参照其职称与工程实践资历,把兼职教师分为兼课教师和实训指导教师,实行分类管理,承担专业建设、课程开发、兼职授课和指导实训等不同教学任务。学院实行弹性灵活的教学时间安排制度,在晚上和双休日安排课程,为兼职教师来校授课和指导实习实训提供了便利。在兼职教师的聘任上,各专业也探索了一些有效的措施。工程测量技术专业通过建立“企业指导人”制度,聘任企业技术能手作为学生师傅,实现了“师徒式”的指导。(刘晓哲)